日期
08/31
2015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机器换人大有可为 应用创新尤为关键
收藏
2015-08-31 16:05:10来源: 中国机器视觉网

  上周,顺德几家机器人龙头企业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江门30多家制造业企业的负责人组团齐赴顺德取经,考察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企业。

  顺德是全国首个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正通过工业机器人领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涌现了一批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业企业。而在一河之隔的江门,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今也正面临着用工成本提高、装备水平低、工艺自动化生产程度低等挑战。由此,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出现用工紧缺、无法继续依赖人口红利的今天,用机器来替代人力工作日渐迫切。

  在周边兄弟城市布局“机器换人”的背景下,江门大小企业也正逐步推进,不少嗅觉敏锐的企业甚至早在五六年前便已经率先尝试进行“车间革命”,探路“智能制造”。与此同时,与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制造业发达地区相比,江门企业在“机器换人”方面的尝试暂时难以突破实际应用难题,大多局限于某些工序与环节,与制造流程全程智能化的美好愿景仍有一定距离,急需资金、政策扶持以及引进相关行业先进资源。

  撰文:董有逸 统筹:詹雨鑫

  现状扫描

  “智能化”因子在传统产业中萌芽

  在卫浴产品的某个生产环节中,如果雇用一个高水平的熟练工人来负责,企业需付出15000元/月的人力成本;即使聘用“水平一般”的工人,薪酬也高达5000—8000元/月。

  这是位于开平水口的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华艺卫浴”)前几年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人力成本日益高企,产品的利润空间也随之受到挤压。如何应对?为此,华艺卫浴后来研发出一套“智能抛光机器手”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不仅顺利地解决了用工难题,也使产品的制造更加精细化,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事实上,华艺卫浴的事例是整个卫浴行业的缩影。作为江门主要传统产业之一,卫浴产业近年来连连遭遇“内外交困”,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影响,出口订单大为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成本的急剧上涨,产品利润空间也受到了挤压,转型升级成为诸多企业唯一的选择。

  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等六大传统产业是江门的支柱产业,近两年来,上述六大产业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近70%,是该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与此同时,尽管六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但也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二是装备水平和工艺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关键技术装备总体相对落后,生产效率相对低下,机电一体化水平、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关键共性工艺中大部分仍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效率低下,职业病防治风险高。”

  而在上述行业中,目前江门最迫切需要实施机器人应用的三大特色产业分别为摩托车制造、水暖卫浴、不锈钢制品。“这三大细分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涉及了多道加工工艺,其中打磨抛光和焊接是最典型和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上述负责人介绍,焊接、抛光这两大工艺的工作环境恶劣,还存在着弧光、有毒气体、重金属粉尘、高分贝噪音等危害,这类关键共性加工工艺由人工操作导致的效率低下、职业病危害和工伤事故已成为阻碍江门众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上述背景下,目前江门已有部分企业开始积极实施“机器换人”,实现向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据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江门持续推动广东科杰、雅图仕等6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计划引入国内先进的机器人制造商,重点面向摩托车制造、水暖卫浴、不锈钢制品等三大产业的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机器换人”工程。

  待解难题 1

  “机器换人”前期投入多应用难

  “机器换人”的代价并不低,设备更换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何时才能收回,这也是江门企业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上述江门企业考察团到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了解机器人应用情况时,一名企业负责人便在座谈会上直截了当地提出:“我们都知道"机器换人"好处多,但前期设备投入要多久才能顺利回本呢?”

  据了解,当前的自动化设备很多核心部件都来自国外,价格高昂。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少数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本地企业,也面临关键产业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这就导致机器人本体价格过高,给应用企业设下高门槛。而对于中小企业,建立自动化生产线需要的投资动辄几千万上亿元,即便看到市场机遇,由于产业制造转型升级所需的资金量巨大,也难以跟上形势。

  对此,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刘春生认为,实施“机器换人”的确要求企业具备较好的利润效益和资金实力,“前期投入比较大,与我们合作的企业按每年投入2000万元计算,预计3年才能回本”。但与此同时,“机器换人”对企业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和节约用工成本等方面的拉动效应都是十分明显的,经营收益的提高也能大大缩减前期设备投入回收周期。以海信江门空调基地为例,该基地总共投资8亿元人民币,经过8个月建设,新工厂已于今年1月起正式投产。“江门基地现有9条外机生产线、7条内机生产线和1条新冷媒空调生产线,运用了大量自动化设备,确保高效运行。”据海信空调江门生产基地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投资巨大,但江门工厂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远高于顺德工厂,不仅打破原来的产能瓶颈,还可以提高品质和效率,“举例说,2015年海信科龙(000921,股吧)预计推出20款智能空调,均产自江门工厂”。

  同时,“机器换人”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据刘春生介绍,科杰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机器产品,可以自动判别来料合格与否,“在以往,一个车间大概400台机器,每20台机器需要4名检测员,每个检测员月薪5000元左右,同时来料检测也需要6个检测员,每人月薪3000元左右。但在使用这款智能机器产品之后,扣除智能模块产品的运营成本,大概能省下2/3的人力成本,每个车间算起来就是300万元左右”。

  另一方面,现成的自动化设备有时候并不一定适合企业的生产,还需要二次改装和调试。“打个简单的比喻,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本体就像电脑的系统一样,但要具体应用,还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和调试。”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调研,“应用难”目前已成为江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的一大阻碍。

  对此,作为江门本土的一家老牌企业,大光明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的探索或许能为不少企业提供经验借鉴。与其他进行“机器换人”的企业不同的是,大光明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由自己的团队研发、装配,这样也使自动化设备与企业的生产需求吻合度更高。据该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李仕奇介绍:“根据我们公司生产工艺的实际需求,公司的技术团队先设计好相关方案,然后公司再去采购设计方案中所需用到的零部件,拿回来后再自己装配、开发软件、调试,最后应用到实际生产环节。”

  待解难题 2

  机器人应用平台建设或成关键

  江门传统制造业企业要借助“机器换人”进行转型升级,客观上存在与佛山、东莞等地区的自动化设备产业链对接的需求;与此同时,珠三角先发地区不少掌握先进装备技术的企业也不可能对拥有大量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江门市场熟视无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驻江门,继而与江门当地特色产业展开对接,现正成为不少珠三角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不谋而合的共同选择。

  “我们不仅卖给企业设备,还会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后期匹配、调试,投入到实际应用后设备若出现故障,我们的技术团队也会随时提供维护服务。”在与上述江门企业考察团进行座谈时,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不遗余力地向在场的“潜在客户”推销自家公司的机器人设备。事实上,作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利迅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是自动焊接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及生产制造,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为了抢滩江门市场,加强与江门特色产业的对接,该公司目前已加入开平水口商会,并在刚刚过去的6月中旬前往鹤山址山镇开展业务推广活动,正积极谋划与江门水暖卫浴企业展开产业对接。

  无独有偶,位于广州高新区的广州瑞松科技有限公司也早早把“触角”伸到了江门。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自动焊接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及生产制造,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据介绍,目前瑞松公司与江门特色产业对接主要包括为大长江、大冶、富华、中集等企业进行配套服务,同时在蓬江区棠下镇设有一个常驻服务机构。

  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机器换人”,破解机器人应用难题,江门本土企业也在努力。据了解,在机器人应用平台建设方面,江门目前已涌现出一批较为成熟的机器人制造企业,由此建设机器人应用平台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以早在2005年便已开始从事金属表面处理自动化业务的亚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已开发出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表面处理设备,适用于不锈钢锅、卫浴配件、五金配件、电子产品外壳等,其生产的自动化设备致力于大批量标准化的金属打磨抛光,具有成本优势,未来将为本地企业选购机器人提供补充性选择方案。而地尔汉宇(30040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同川科技有限公司,则在2014年开始从事机器人业务,目前该公司的机器人已经成功应用于切割、搬运、缷载、仓储操作等方面,未来将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为主要发展方向,为本地企业使用机器人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据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前期调研摸底,尽管江门众多优势特色产业企业目前急需针对一些用工多、用工难的加工环节开展设备换人技术改造,但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银行信贷收紧、用工难、与国内外著名设备制造商议价能力低下的困境。“如何有效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装备制造商?”他表示,接下来江门将联合金融机构,针对江门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关键、共性加工环节,大力推行“机器人应用”技术改造,对全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升级。

  案例剖析

  大光明的“车间革命”

  江门市大光明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是新会的一家老牌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开始从事电力相关产品的开发、制造,尽管中间历经了多次改制,但至今仍然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据该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李仕奇介绍,如今大光明的业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ABB公司加工相关开关的零部件,二是该公司的电力专利产品,“大光明早期还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后来随着企业的用工成本明显上升,大概从五六年前开始,我们便开始尝试进行自动化设备改造。特别是在电子装配产品制造环节,我们较多地尝试了"机器换人"。

  在大光明的注塑车间,笔者看到几十台注塑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不时有几个工人在周边观察着生产的实时情况,有时也会靠近机器进行技术操作。李仕奇介绍说,在进行自动化改造之前,注塑这道工序一台机器需要三四个工人去操作,但现在一个工人就能负责操作三四台机器了,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生产质量也提升了。此外,与机器升级同步的是,产业工人也随之“升级”。“无论生产线多么智能,机器最终还是要靠人去管理的,所以我们也会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这样,工人一方面能从危险、重复性机械性的生产工序中"抽身",另一方面自身的技能也得到了提升,自身劳动价值更高。”

  而在该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大光明开发的一款六轴机器人应用设备则仿佛长了一对红色的“眼睛”,能快速识别一款智能封印产品,然后迅速摆动机械臂对产品进行加工。“这是我们公司研发团队最新成功开发的一套六轴机器人设备,主要是运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来代替人工进行产品加工、后期检测等工作。”李仕奇说,作为电力产品制造企业,目前大光明在“机器换人”方面的应用主要还是以自动化设备、机械手为主,暂时还没引进机器人本体。“需要引进机器人本体的一般都是大型机械制造类企业,从我们的企业角度来看,一方面是要考虑到引进机器人本体的成本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考虑到行业制造工艺吻合度的问题。在应用层面,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引进部分本体制造的环节,尤其是机器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多轴机器人的工程应用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方向。”

  李仕奇说,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光明每年都会投入几百万进行研发,仅仅就设备引进方面的投入就能达到三百万左右。对于很多企业都关心的成本回收周期问题,李仕奇表示,他们设定的成本回收周期大概为18个月,“企业的产品要跟得上市场的变化。客户需求变化了,产品的制造工艺也随之变化,生产设备自然也得跟着变化。所以,我们综合考虑行业及产品的生产销售规律后,认为以18个月为设备成本回收周期是比较适合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