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访>正文
日期
05/04
2023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坚持核心产品研发,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收藏
2023-05-04 14:53:51来源: 中国机器视觉网2217

作为硬科技第一大所西光所近十年来唯一主体孵化的人工智能公司,摇橹船公司的横空出世在当下机器视觉百舸争流的大航海时代着实将大家惊艳了一把。作为国内首家完整掌握光、机、电、算、软设计开发能力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公司不负众望,以“硬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为理念扎根于西南,紧抓产学研战略合作,深度融合机器视觉与AI技术,布局3D机器视觉市场,短短两年时间,已在坚持自主研发、加速国产替代的时代之路上走出了很远。

波澜壮阔的机器视觉红海上,一艘小船扬迎风破浪、激流勇进。它的过往、它的航向,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郑道勤为你诉说。

C:CMVU

Z:郑道勤

C:郑总,很高兴采访到您,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公司名称的由来。

Z:摇橹船源自2500多年前我的家乡,主要行驶于京杭大运河上,靠摇橹来推动船只前行,有着“只前进、不后退”的特点。摇橹船科技成立于2020年1月21日,在成立的第三天,就遇上了新冠疫情,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我们认为,无论对于公司创业,地区产业升级转型,还是整个中国智能制造的崛起,都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摇橹船从重庆起航,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也是摇橹船科技的企业精神。

C:从技术难度角度看,国产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具有竞争力,高端市场仍由海外品牌主导。您觉得目前国内企业应该如何打破这种窘境?

Z: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扎根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有上千家之多,已建立行业品牌和知名度的企业有数百家。各类企业分布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产品、定位、优劣势也各有差异。按其技术偏向和产品类别,可以分为成像类、算法类、算力类。

成像类公司偏重于光源、镜头、相机、图像采集卡等的研制和生产,目的是为行业和市场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此类公司一般成长于一些相机生产厂家;算法类公司偏向于构建信息处理平台和机器视觉算法库,以提高图像信息的处理能力。此类公司一般起家于IT行业或者软件公司;算力类公司偏重于AI能力平台打造,或者偏向于现场应用软件的编写,目的是将机器视觉的应用延伸到制造业的智能决策执行层面。另外还有一些机器视觉公司,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靠整合其它公司的产品,以集成的视觉产品、视觉装备或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来占领应用端市场。

我认为成像技术、处理算法、算力平台和行业应用是机器视觉发展的四个核心要素,涉及到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光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国内的机器视觉公司多数只偏重于上述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有些在成像技术上突出,有些在图像信息处理或者算法平台搭建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很难全面发展。

从市场竞争能力看,一些非标集成类公司与另外一些AI系统软件公司,这些企业目前发展迅速,但长期来看没有自己的核心部件,终究缺乏成长性。

工业自动化时代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国人没有赶上。行业巨头林立,山峰阵地已被国际巨头占据。当下,工业4.0风口乍起,工业智能化方兴未艾,大风起兮云飞扬,新的时代背景下,催生新场景、新应用、新产品、新巨头,一定会诞生新的行业巨头,中国企业有很大的机会。

摇橹船科技孵化自中国科学院,是一家掌握高精密光电测量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我们始终认为一定要持续努力做好硬科技产品,才有可能成为伟大公司。一定要掌握关键核心部件,才能超越基恩士、康耐视、海克斯康、西克等老牌自动化国际巨头。机器视觉产业的特殊之处在于软件硬件缺一不可,否则一定会有短板。摇橹船科技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坚持做好关键核心部件,但我们不畏路远,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C:据了解,摇橹船科技对“产学研”合作路径极其重视,请您展开为大家介绍一下。

Z:前沿科技的突破与融合创新发展事关科技强国之路,而产学研合作创新则与发展息息相关,融合创新需要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将前沿科技研究转变为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则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我司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拓展智能视觉技术的行业应用领域,被评为重庆市最年轻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同时被认定为“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搭建持续创新团队,摇橹船科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重庆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获批成为重庆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人才团队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摇橹船科技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成立红船实验室,是植根于重庆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60余年光学研发技术,红船实验室以创建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自身发展目标,不断纳士招贤,在产品创新、硬件开发、软件测试等方面都积累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能力。面向制造业提供机器视觉器件、智能化传感硬件、智能工业机器人、AI智慧平台及智能数字工厂系统解决方案,持续注入创新核心驱动,已为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智能视觉装备及智能视觉解决方案,在汽车制造、半导体、电力巡检、光伏制造、轻工皮革、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数十个行业得到应用。摇橹船科技始终坚持“硬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源动力,发扬“红船精神”,赋能工业4.0场景创新。今年2月,我司又一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也是重庆近两年来唯一入选企业。

C:《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当中提出,要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请您结合公司实例谈谈机器视觉在“质量强国”的道路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Z:今天的中国已经通过了刘易斯拐点,进入到了经济发展成熟的黄金期,工资水平、消费水平、储蓄和投资水平螺旋增长。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质量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当前,中国经济已处在一个由全球经济的融入者逐步走向全球经济驱动者的新起点上,这个新起点甚为关键,不进则退。中国制造总体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下游,只有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来驱动发展,中国制造才能更健康、更可持续,才能真正崛起。

为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助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摇橹船科技坚持以“硬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为理念、“光+AI”赋能制造,实现产业链智能化协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摇橹船在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商用项目应用开发、拓展、营运等综合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政、企、产、学、研方面同样有深厚的资源储备。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参与制定机器视觉领域两项国家标准(《多目拼接全景成像设备光学性能测试方法》、《人工智能音频及图像分析算法接口》),并相继获得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解决方案(工信部)、中国软件大会工业视觉AI机器人领域最佳产品奖(工信部)、企业荣获工信部“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转型”西部地区唯一优秀企业、企业研发机构被评为省部级新型研发机构、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

C:您如何看待当前国内3D机器视觉市场的发展?

Z:纵观机器视觉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我们需要从未来的趋势中去寻找机遇和消除不确定性。

首先,从细分技术趋势看。过去行业以2D平面缺陷检测为主,而现在则以2D-3D立体缺陷检测为趋势。单从技术方面看,3D检测手段已经较为成熟,主要用于同时检测表面缺陷+平整度,目前已经普遍在3C(平板玻璃、机加工零部件、PCB等)、汽车(车身、焊接)等领域得到应用。

第二,从商业模式变化来看。当前工业视觉领域,仍然以卖硬件和软件算法为主,通过交付实现营收。例如全面代工贴牌、计件收费等,尚未出现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但可以预见的是,基于敏捷制造、柔性生产等趋势,将会诞生出以数字供应链为基础的创新型商业模式。

第三,从市场竞争看。国内主要的市场份额依然是外资企业为主,且服务的大中型企业居多。而本土供应商主要覆盖的是中小企业。国产机器视觉市场呈现出“小而不强”的现状。

(1)从短期市场竞争格局判断,以光源、相机为代表的硬件供应商将进一步扩大份额,挤压传统头部品牌的价格空间。另一方面,国外品牌所统治的工业视觉集成产品,例如一键式闪测、视觉显微镜等产品,将有较大的价格降幅,这一方面为终端用户带来利好,但也会严重压缩国内品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突破能力。

(2)长远看,未来国内必将涌现营收超过50亿元、市值过千亿的超级工业视觉本土品牌,并向亚太、欧美地区扩张。

第四,从产业应用边界来看。未来工业视觉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宽广,工业视觉与商业视觉的分界线会变得模糊。伴随着视觉深度学习技术进一步发展,从而使机器视觉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智慧家居、智慧交通、VR/AR等应用紧密结合,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变得丰富多元,或许普通人也将享受机器视觉带来的技术革新。

客观上讲,本土厂商和国外行业巨头在行业渗透、产品通用性、品牌溢价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本土厂商在价格成本、敏捷交付、售后服务、快速迭代等方面,具有本地化优势,加之中国拥有全球成长性最大的机器视觉市场,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伴随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的开启,我们相信“追赶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C:从产品角度出发,公司在3D机器视觉领域都做了哪些布局?在产品结构上,除了市面上常见的双目+结构光的架构,公司还做出了哪些突破?

Z:以目前摇橹船科技最新发布的产品来看,零部件的触角已经延伸至 3D 机器视觉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 3D 相机系列产品:3D 双目结构光相机、3D 线激光轮廓扫描相机系列,精度、速度、适应性等性能优势已经在行业内领先,应用场景集中在于导体、LED 等行业的 3D 尺寸测量与外观形貌缺陷检测,在工业生产中能够自主识别判断、无序抓取、混装分拣、自主引导装配。这些都是摇橹船在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摇橹船科技推出全新的3D单目结构光相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应用场景,能够实现高速引导充电桩自动插拔充电,满足充电智能场景需求。摇橹船科技单目3D相机具备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速度,Z轴精度高达0.1mm,三维重建速率高达0.3秒/帧;标配全新THESEUS_3D软件,提供各种点云应用算法,手眼标定功等功能,提供高质量点云数据。主要用于拆垛码垛、无序抓取、零件装配、插拔充电桩引导等应用场景。与双目三维成像不同,单目3D相机创新采用了单目三维成像技术,仅使用单个相机就能实现物体的三维感知,成像过程数据更少且无需进行图像匹配,大大提高了三维重建速度。此外,该产品有效避免了双目成像需要在公共视野中导致的数据浪费,点云数据更加丰富、细节感知能力更强。

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场景、小目标对象的三维测量需求,摇橹船科技研发团队先后突破多项单目三维成像关键技术,全新单目3D相机既拓宽了摇橹船科技现有3D工业相机产品的应用范围,又有助于提升智能视觉技术的发展,将逐步丰富以摇橹船科技智能视觉产品及装备为核心技术的产品集群和技术集群。

C:随着国内机器视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如何保持自身的发展优势?下一步将在哪些细分领域重点布局?

Z:作为智能视觉国家队,摇橹船始终贯彻以“只前进,不后退”的红船精神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制造强国贡献力量。公司团队源于国家重器神光专项,在国内高精密光电测量领域上有很高的权威性。自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构建自己的技术体系,自主研制相机、光源、镜头等核心部件,探索出了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研制道路。同时,运用自有高精密光电测量的技术优势及提供通用兼顾柔性的标准化智能视觉装备系统进而快速抢占市场,通过获取工质量数据为企业进行质量工艺提升、倒逼供应链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持续提供质量管控AI模型等服务,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应用,切实做到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系统级装备应用方面:公司深耕汽车、泛半导体行业,如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车体密封胶的涂抹程度检测、焊接工艺优化、车体组装精度检测、漆面,半导体显示、光伏、晶圆等。

核心部件及产品输出方面:公司根据THESEUS软硬件一体化平台,逐步向市场放开核心器件及一体化产品的分销渠道和市场机会,与友商一道助力多行业、多领域的智能升级,向友商、集成商、线体商等渠道开放我们的核心部件进而向生物医药、电力巡检、电子制造、智能矿山、食航天航空等领域渗透,用合作的方式以高维的技术、较宽的销售网络从侧翼迅速布局中低维市场。

产业终端数据构建方面:公司将依托“智能视觉装备+行业大脑”的长远布局,同步深入展开基于工业数据的增值服务。将积极响应工信部关于工业大数据的发展指引,为企业提供质量工艺提升、转型升级方案,通过数据采集应用、质量管控AI模型等服务,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应用。

一直以来,公司通过“政府输出项目+公司开拓客户”双模式不断夯实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了100+国内外知名生态合作伙伴和客户。当前,公司正加速设立致力于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子公司、光伏材料的赛道子公司、半导体赛道的子公司,在市场与交付方面,正采取收编整合方式,整合国内机器视觉、工业AI小型团队以整合区域力量,迈入成长快车道。未来30年,硬科技大有可为!摇橹船科技,大有可为!

  • 陈坚松

    访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访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坚松
  • 丁丁

    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创新为立身之本的新型科技企业,尤其是以2.5D线扫相机入围机器视觉创新产品TOP10,为锂电行业乃至更广泛的工业制造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贡献。近日,《机器视觉》杂志特邀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丁丁先生,详细解读了这一创新产品的技术亮点,并就公司的创立初衷、技术创新、市场前景以及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 霍永峰

    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光的世界里,每一次细微的发现都可能开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作为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的存在,“光”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视界”。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机器视觉》杂志有幸对话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永峰先生,他以其卓越的学术背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我们揭示了光学技术如何一步步“改变视界”,为智能制造与工业检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