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12
- 2025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在工业视觉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速数据传输、自动对焦集成度、长距离稳定传输等技术瓶颈日益凸显,传统工业相机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半导体制造、医疗影像等高精度检测场景对相机分辨率、帧率和自动对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图像视觉技术分公司推出的MER3-U30系列USB3.2高速自动对焦相机,作为全球首款搭载10G USB3.2 TYPE-C接口的工业相机,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该产品采用29×29mm紧凑设计,通过FPGA本地化控制实现电动对焦与液态对焦镜头的无缝融合,为工业视觉领域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
我们专访了大恒图像产品总监冯立志,深入了解这一创新产品背后的技术突破与应用价值。
记者:VISION CHINA
嘉宾:冯立志
记者:作为全球首款搭载10G USB3.2 TYPE-C接口的工业相机,MER3-U30系列在技术实现上面临哪些核心挑战?大恒图像是如何一一攻克这些技术难题的?
冯立志: 很荣幸为大家介绍我们荣获2024机器视觉创新产品Top10的USB3.2 Gen2接口工业数字相机。这款相机体积小巧,仅29×29mm,采用USB3.2接口和Type-C连接形式。
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出USB3.0接口工业相机的厂商,我们的USB3.0相机在全球获得了客户广泛认可。当USB3.2 Gen2接口技术问世后,我们考虑如何将该技术应用到工业数字相机上,在原有USB3.0基础上实现更多突破和创新。
主要技术挑战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速数据处理挑战。USB3.2 Gen2相对于USB3.0接口带宽翻倍,配合更高带宽的传感器,对数据采集和处理速度要求大幅提升,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挑战。
其次是功耗控制难题。随着带宽提升,传感器功耗、FPGA功耗以及USB3.2接口芯片功耗都在增加,但我们需要保持相机体积小巧,因此降功耗方案尤为重要。
第三是兼容性问题。虽然USB3.2 Gen2接口在消费市场已有很多产品,但工业相机需要跑满带宽,对PC自带的USB3.2接口需要做大量性能和稳定性测试,同时存在很多兼容性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测试调试进行磨合。
第四是传输距离突破。传统USB3.2 Gen2标称支持1米线缆,但工业应用需要3-5米甚至更长距离。我们与线缆厂商深度合作,目前对于不同长度要求都可以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可以提供10米的传输距离。
虽然面临了以上诸多挑战,但我们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凭借专业过硬的技术攻克了一次次的技术难题。
记者:大恒图像如何通过FPGA本地化控制实现电动对焦与液态对焦镜头的"无缝融合"?这一创新对半导体、医疗影像等高精度检测场景带来了哪些效率提升?
冯立志: 随着应用需求升级,电动对焦和液态对焦镜头需求越来越多,而客户想要控制这些镜头,还需要额外针对性布线和开发控制程序。针对客户提出的集成度更高的需求,我们将镜头控制、自动对焦以及布线做到了更高的集成度,不仅节省了镜头控制的调试和开发,也缩短了自动对焦的反应回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在医疗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尤为突出,这两个行业对相机的分辨率和帧率要求越来越高。通过USB3.2 Gen2接口的工业数字相机,可以显著提升客户的效率和精度。另外,由于这两个行业相机景深不够,自动对焦需求也愈发强烈,因此我们在这两个行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邵天兰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伴随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机器人迎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机器人视觉技术也从小众领域发展成为今天的产业创新主战场。梅卡曼德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完成了从动作自主(L2)到任务自主(L3)的技术进阶,还以领先的三维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为智能机器人插上双翅。《机器视觉》杂志有幸邀请到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先生,探讨公司的创业历程、技术路线、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他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
李仁举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度实验室主任&先临天远品牌创始人
在制造向智能制造快速转型的今天,测量精度往往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上限。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三维视觉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其计量级设备的测量精度最高可达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这样的精度是如何炼成的?近日,《机器视觉》杂志特邀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度实验室主任、先临天远品牌创始人李仁举先生,探寻微米级精度背后的技术奥秘。 -
茹彬鑫 Robin
深圳市识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近日,《机器视觉》杂志专访了深圳市识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Robin茹彬鑫,这位牛津AI博士、华为天才少年入选者,正在用前沿AI技术重新定义工业视觉检测设备,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甚至是"国产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