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02
- 2020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8月27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开园。在当天下午的院企对接会上,研究院五大研究中心负责人一一亮相,为其研发的“黑科技”带货。
柔性电子印刷浆料在关键电子元器件的应用、MEMS动态结构光大景深三位相机、仿蝠鲼智能水下航行器、低成本环保固液混合发动机技术、AI微纳卫星及大数据应用等5个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场焦点。
最终,这些项目分别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浙江钧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浙铝君融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和宁波迪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在宁波进入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
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任意弯曲“纸”屏幕
折叠屏手机如今已是“时尚的宠儿”。手机屏幕之所以能对折,主要得益于显示材料的柔性化。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正是应用在柔性电子元器件上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子浆料。电子浆料是由导电相、粘结相和有机载体及溶剂均匀混合的膏状物,是国家新增的战略性新兴材料,只要印刷在柔性基板上,就能让基板具有独特的柔性和延展性。
但国内高端高性能柔性电子浆料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这并不是难题。我们通过导电银粉工艺,在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界面之间架起‘分子桥’,通过有机载体合成及工艺让银粉能够均匀稳定承载,还通过添加石墨烯让电导率、热导率有效提升。”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责任研究员刘振国说。
未来,该技术会改变传统信息器件、系统的刚性物理形态,可测量血压、血糖的“创可贴”,检测生理指标的衣服等将成为现实。
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三维成像微振镜
从三维扫描仪到体感游戏,再到3D人脸识别、活体判断、表情映射等应用,三维成像虽已十分普及,但国内企业大多很难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做到体积小、成本低。
“我们可以做到。”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乔大勇告诉记者。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推出的静电驱动MEMS微振镜已实现量产出货,可直接应用于三维视觉领域,包括3D结构光相机、MEMS激光雷达等,成本不到国外产品的五分之一。
以3D结构光相机为例,基于MEMS微振镜的该相机采用红外激光光源,加持独特的动态结构光编码技术,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甚至更高的深度精度。目前,该相机已广泛应用于三维扫描、工业检测、物流分拣、尺寸测量、三维人脸识别、3D机器视觉等领域。
民用航天技术研究中心:固液混合发动机
“我们此次推出的,是原本用于运载火箭的固液混合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好处多多,不仅可靠性强,推力可调,支持多次启动,还绿色环保、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推介会现场,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教授胡松启化身西工大版“李佳琦”,向在座的企业负责人推荐低成本环保固液混合发动机技术。
这项技术应用在商业航空领域由来已久。2004年“太空船一号”完成第一次私人资本人类太空飞行,2019年货运版“追梦者”已通过NASA批准投入生产。
“我们克服了燃料退移速率低、发动机燃烧效率低、发动机燃烧仿真困难、发动机整体集成度低等固液混合发动机研制难点。目前,这款发动机技术已十分成熟,可用于城市高层灭火弹、探空火箭、低成本运载火箭、低成本太空飞船等领域的产业化。”胡松启说。
无人航行技术研究中心:滑扑一体“魔鬼鱼”
开园活动现场,一个外表酷似“魔鬼鱼”的仿生柔体潜航器引来不少人的驻足。这是西北工业大学利用高速相机对蝠鲼进行活体观测研究后,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款滑扑一体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航器。
这款仿生柔体潜航器翼展0.8米,背部黝黑,翼状鳍和身体融为一体,乍一看憨态可掬。不过当它一下水,就能成为我国进行海洋环境观测和海底科考的“眼睛”和“耳朵”。
“目前,该项目已构建运动姿态仿生、结构仿生、控制仿生、新型水下航行器装备设计体系,实现了仿蝠鲼水下航行器产业化。”西工大航海学院院长潘光说。
据介绍,这款柔体潜航器具有高推进效率、高机动性、高稳定性、低环境扰动、低噪声,以及大负载空间、大负载能力、海底软着陆等特点,能有效解决传统潜航器存在的机动性、隐蔽性较弱以及续航时间不足等问题,可以满足滑翔长续航、扑动高机动、原位保持等探测需求。
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AI智能小卫星
卫星并非遥不可及,研究院开园活动现场,一颗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25公斤级微纳卫星,并不起眼,却蕴含着国内先进的探测技术。
“500千克以上的大卫星多用在军用领域,‘看得清’却‘看不勤’。而民用的数十千克级小卫星,不仅成本低、易于组网,时间分辨率还能达到分钟级。”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副教授黄河说。
在民用小卫星中,西北工业大学的AI微纳卫星是佼佼者。据了解,西北工业大学可以用25千克级的卫星,让对地遥感图像分辨率达到1米。卫星还很“聪明”,具备星上智能信息处理能力和目标自主识别能力,可以把有效的信息传输下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