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28
- 2015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值得期待的是工业机器人本身正在经历由无智慧的“机器人”向具备智慧的“机器人”转变。对每一个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说,机会都是同样的。大家同时踏入全新的领域,不再是他们的跟随者。
“嘀嘀”两响,一条《中国制造2025》已经印发的消息从手机里传来,正在参加2015国际机电博览会(宁波制博会)的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戴翔看后又是一阵欣喜。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戴翔接收到的积极信号如雨后春笋一个接着一个,公司机器人业务量“水涨船高”。
由政府造势、企业扮演主角的“机器换人”,正在沪、杭、苏、甬乃至长三角各地的县级市掀起生产线上的制造革命。今年一年,他和他的销售团队的行程单上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展会超过10场。风起云涌的制造业景象,令他对宁波制造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宁波制博会上,“赫瓦”机器人吸引众人眼球。
6号馆的甬派机器人
2015年5月19日上午一早,戴翔随着匆匆人流走进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2015国际机电博览会(宁波制博会)刚刚启幕,3万多平方米的展厅里,不停挥动着的“钢筋铁骨”,向参会者描绘着工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6号馆在展馆的终点,含金量高、“智造”味浓,来自全国的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在这里争奇斗艳。其中,最让戴翔关注的是甬派机器人。
大正是国内最早生产数控机床送料机械手的厂家之一,前两年,大正机器人参加展会总有一种形单影只的感觉,不仅是关注的企业少,一起赛跑的竞争者也不多。不过今天,戴翔的同路人正在急速增加。
两个月前,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刚刚举办过一场工业机器人盛会。参加过那次展会的参展商告诉戴翔,有关部门统计,宁波的工业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企业总数已超过100家。
此次参展,跟大正一样来自北仑智能装备技术联盟的机器人企业就超过10家。这些企业全部落户在宁波开发区智能装备研发园。成立一年半,智能装备研发园集聚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新型传感器、智能测控装置、伺服电机及驱动等科技型企业已超过20家。
星火燎原,是戴翔对宁波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最新评价。在他看来,现在的装备制造企业,如果不跟智能化搭上点边,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而一些“混”的不错的企业,都是智能装备制造的高手。本届展会上,帮手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家企业刚完成江苏一客户量身定做的桁架式机器人交货,对方是为美国波音公司生产飞机零部件的一家大型企业。作为创办刚满一年的初创型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帮手”有着足够的定力和耐心,成立才两个月就自主研发成功了桁架式机器人。为了达到最佳性能,“帮手”推掉了所有可能的订单。用近半年时间,24小时不停机进行测试,对各种细节进行调整。最终赢得大众汽车一级供应商、国内最大的缝纫机零部件供应商等不少大客户。
智能装备制造的“痛点”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摸爬滚打8年,戴翔带领大正闯进了上海、江苏、嘉兴等长三角市场,也打开了重庆、湖北、湖南等中西部市场。
市场扩大的同时,大正的销售量也直线上升。戴翔初略计算了一下,大正最近两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过去六年的总和。
大正的崛起并非孤立的个案。穿梭展位之间,感受最强烈的正是宁波智能装备制造的强劲脉搏。海天精工连续突破伺服电机、伺服驱动两道门槛,从两轴、三轴到四轴,去年跻身国内第六大高端数控机床生产商,产值做到30亿元。参会上,海天精工透露,正全力攻关数控机床的“大脑”———伺服控制,把伺服系统的全产业链抓在自己手里。
大众、奔驰等汽车巨头的电子系统提供商宁波均胜电子,去年并购了德国老牌机器人企业IMA,将欧洲前四的机器人技术尽收囊中,跻身全球汽车工业机器人细分市场第一梯队。
伺服电机,被称为“会思考的电机”,是智能装备须臾不离的基础部件。宁波菲仕独创的分瓣式大型伺服电机,使之在全球20千瓦级以上大型伺服电机的细分市场上跻身三甲。中科院成都光电所超大型天文望远镜一年只转一圈,需要大型精确控制伺服电机“伺候”,菲仕电机的分瓣技术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迎来“最美好的时光”,并非意味着没有痛点。戴翔拿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21日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外资企业销售约4万台。外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国内机器人消费市场占据绝对主导。
宁波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情况跟全国大致相当。本土机器人在宁波市场的份额并不大。为什么会这样?戴翔觉得主要原因有三个:在竞争实力上,宁波机器人制造企业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存在差距;宁波市场开放,企业有更多选择空间;宁波机器人企业外向型较多,往往“墙内开花墙外香”。
宁波机器人制造企业的伺服电机、减速器,甚至气缸、磁性开关,几乎都依靠进口。大正曾采购过宁波一家大型企业的气动手指,质量算国内一流,但测试后发现依然无法与国外产品媲美,最后不得不以高出国产三倍的价格采购国外产品。
除了核心零部件企业缺乏,人才也是制约宁波机器人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决胜智造蓝海的“机遇”
为期三天的展会,戴翔把整个展馆来来回回逛了好几遍,他感觉各地工业机器人发展势头都很迅猛,就像雨后春笋。但最后谁能做成?关键要看谁能做成规模生产,就像ABB、安川那样有相当大的产量、相当多的用户,才叫成功。
最新出炉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在机器人产业链上,我国的整机、零部件和相关应用企业超过420家,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机器人企业是“三高”企业———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度高,跟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宁波最需要的是上规模的机器人企业。
曾经有一篇文章让戴翔印象深刻。文章说,对于中国所有机器人企业而言,要与国外巨头同台竞技,必须尽快充实自身的综合实力;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培育国际级的企业。
宁波机器人企业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机器人产品本身的转型升级,却让宁波与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戴翔已经在上海建立了大正机器人研发中心。他认为,无论是从宁波,还是从全国来看,整个制造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正在扩张,而且速度非常快。在剧烈的制造业模式转变的情况下,宁波机器人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更值得期待的是工业机器人本身正在经历由无智慧的“机器人”向具备智慧的“机器人”转变。对每一个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说,机会都是同样的。大家同时踏入全新的领域,不再是他们的跟随者。
但机遇转瞬即逝,有专家预计工业机器人的窗口期只有8至10年。错过这个窗口期,宁波机器人企业也许再难赶上产业前进的匆匆脚步。
- 上一条:昆山富士康两年裁员5万人 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在即
- 下一条:视觉导向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