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06/18
2015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Uber开战东家Google 投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
收藏
2015-06-18 17:21:13来源: 中国视觉网

  2015年6月5日,北京市交通委宣传部向《经济》记者表示,北京市交通委认定Uber等互联网打车APP公司使用并招募私家车司机参与营

运的行为违法。
     令人咋舌的是,仅在3天后的6月9日,Uber美国总部便宣布,为开拓中国市场,将支付给Uber司机最高相当于3倍车资的补贴。这意味着

在我国地方政府试图纠正、稳定市场的举动正被Uber默默抵制。
但是,淘宝上专门买卖司机可验证账户的商铺比比皆是,这些商铺能帮买主逃过Uber的背景调查。许多Uber司机还通过刷单骗取Uber补贴。

这表明,我国地方政策部门遭受着舆论饱和攻击的同时,Uber也在不停流血。
    与此同时,《经济》记者独家获悉,一直实践着共享经济理论的Uber,或还正在同其老东家谷歌暗地里互殴。
    我们真的很好奇,Uber在中国的这次烧钱之旅会不会变成另一场“打水漂的盛宴”?Uber能否顶住老东家谷歌的连续重击?而其终日被

国内外风险资本津津乐道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到底又能走多远?
资本对Uber的追逐与批判
    结合从Uber上海总经理王晓峰处得来的消息和坊间传闻,Uber的创立源于两位创始人自己的需求。2008年冬天,TravisKalanick和Uber
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Garrett Camp在巴黎开科技会议,两人在寒冷的冬天夜晚却打不到一辆车。当时他们的想法是,“假如我在手机上按一个键,立刻出现一辆车就好了。于是他们在旧金山,雇佣了几辆车,做了个APP进行尝试,验证出了最初版的可行产品,谷歌很快便成为了愿意投他们的VC,参与了Uber总额12亿美元的融资。”
    Uber具有创造性的互联网模式很受风险资本的青睐。“市场对Uber的追捧已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联想之星投资顾问高媛媛向《经济》
记者表示,因为成功发现并拓展了市场的新供需关系,有美国学者将Uber模式称之为共享经济模式,并指出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人们开始认可从他人手中租赁东西。还有学者将Uber的模式无限拔高并同未来社会对人类的终极发展联系到了一起,甚至总结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并

不是技术和能力,而是道德”的名言。
    盛元资本合伙创始人麦晓东向《经济》记者分析称,点对点租赁业务的市场价值保守估计有26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任凭哪个风险
投资都会动心。
    Uber的业务实质其实是一款即时叫车的手机APP,和“滴滴打车”等软件类似,但时间更早。其主要靠收取佣金或后期打广告挣钱。通过
这款软件,任何一名消费者都能找到专车司机,并以低廉的价格到达目的地。Uber几乎不用支付任何成本,其自视为中介平台,其全部收入基本都可以视为利润。正如王晓峰所言,“我们每天的出行需要换多少种交通工具?从步行到自行车或者公交车,从地铁到飞机,同一种工具都有不同的级别。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当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才会出现寡头,但是在交通出行这个领域,目前看来还是有太多的机会。”

    管理松散的“殉道者”
    很多资本界的高管对Uber并不看好,认为其管理漏洞无法忽视。上海无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MO武莉莉对《经济》记者表示,“Uber正在
遭遇瓶颈,其的确解决了市场资源的整合问题,但在内部管理上还需要下功夫。Uber中国的团队比较松散,一个城市就那么几个人,不知道为了抢客户而猛烧钱的公司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进入中国一年多以来,Uber别出心裁地利用互联网进行了轰炸式营销,不在任何媒体上做广告,Uber都做到了,而且硕果颇丰。百度也
在第一时间和Uber达成了合作。Uber在中国拓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也开始面临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所遇到的问题,被查、被约谈,甚至被禁止,可Uber面对这一切很少主动发表声明,就像一个彻头彻尾的“殉道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引得全世界的怜悯,使得主流媒体不

是在传播相关小道消息就是在替其发声。
    当然,也有圈内人戏称,这家公司可能根本就没有公关部门,因为管理得太过松散和随意,“或许当Uber终于组织好了应对方案时,事
件已经过去多时了。
    Uber的管理漏洞也使其安全问题突显出来。
    武莉莉认为,Uber允许私家车司机参与营运,可以看出其想打出的口号是Uber司机很安全,因为司机需要经过Uber的一系列身份认证,
这一做法帮助Uber迅速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但这种做法与我国法律存在冲突,出于安全考虑,中国一直在坚持打击黑车,但Uber在允许私家车运营的同时,各城市的管理团队却大
都是各自为战。
    “看起来有点儿像路边炸鸡连锁店的加盟商,团队运营成本是降下来了,但Uber审核人员自身的资质都存在疑问,管理保障可想而知。
”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对《经济》记者表示。
    麦晓东对此评论称,虽然从事租车业务,但Uber的本质只是一家IT公司,其所做的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软件建立起一个司机与乘客沟通的
平台。就像腾讯QQ不会为使用其软件实施网络诈骗的人承担责任一样,Uber也不会为大众用其软件打车遇到人身或财产伤害而买单。
    “登录Uber中国官网,可以看到成为Uber的注册司机并不难。只要下载它的软件,填写一些相关的资料就行。”麦晓东说。《经济》记
者发现,Uber所要求填写的注册内容,的确很难令人对司机的个人品行、驾驶技术做直观判断。如此一来,司机在从事出租运营的时候,就会带来一些潜在危险,甚至可能伤害到作为乘客的广大消费者。
    Uber客户当中同性或异性的受侵害事件均有发生,在印度等多地都曾出现。仔细来看,这些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是Uber的管理模
式存在着漏洞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Uber着急撇开或打破现有公共安全秩序,一心想要尽早进入赚钱周期的结果。诚然,Uber在其服务协议中非常清楚地阐明,Uber既不是运输商,也不提供物流服务。所以无论是乘客也好,司机也好,出了问题只能靠他们自己解决。而这种不愿负一点责任只愿埋头挣钱的做法,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所无法忍受的。
    Uber在中国等国市场遭遇到的难题也并非无法解决。上海法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蒋光仁向《经济》记者介绍称,Uber虽然十
分不情愿抛弃能够助其轻松赚钱的非实体、低成本的互联网模式,尤其不愿变成一个需要自己出钱买车的实体出租车公司,但时至今日,Uber并未明确反对购买专车、招聘专职司机等做法,这或许表明对Uber而言,成本的倍数增加并非是各方不能承受之重。而且这样也有利于

其继续在中国拓展业务。
    当然,有阻力是一定的。武莉莉认为,“Uber增加人手势在必行,人员素质也需要提高,因为没有多少客户真正甘愿为省几块钱而冒不
对称的风险。对政府的妥协可能表现为Uber最终买车雇人,而这都需要继续掏钱。”因此就算Uber愿意改变,投资人也定会施加重重阻力予以阻挠,“因为Uber每次对外界的妥协,几乎都意味着投资人要更晚才能得到回报。”
    Uber同谷歌开战
    “5年来,Uber熬过了初创期的艰难,以苛刻的条件拿到了外界看来不太值得的来自谷歌VC的注资,而正是这些钱使Uber得以在全球超过
250个城市以及58个国家进行了布局。”麦晓冬评论称。
    在爆发性扩张之后,Uber又获得了大量风投资金的青睐,高盛便是其中之一,目前Uber的估值已接近500亿美元。麦晓冬表示,Uber的成
功与VC的注资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记者独家获悉,Uber这5年来飞速增长的业绩让其老东家谷歌有些坐不住了。谷歌感觉Uber挣钱太容易,行业基本仍是一片蓝海
,前景十分广阔。
    在撕掉了经典的美式“人之初、性本善”的面具后,谷歌不再满足于仅在Uber公司中安排一两位董事那么简单,其正秘密筹划建立自己
的打车平台。
    谷歌并不满足于将其首席法律顾问David Drummond推进Uber董事会并控制部分股权,其正在计划开发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打车服务软件
。Uber则完全被这一举动惹怒了,有消息称其正在考虑是否该要求David Drummond辞职。
    此外,现在Uber和谷歌都在积极开发无人驾驶技术,而在此之前只是谷歌公司对此一直关注。虽然两家公司都正面临一些技术难题,比
如能探测道路物体或行人动作的机器视觉技术,可以适应天气气候问题的雷达系统等,但难题并没有挡住两家公司的研发及竞争热情。
    在一次最近的公开讲话中,Uber的CEO Travis Kalanick表示,Uber最大的费用支出是驾驶员的费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驾驶员经验不足
,Uber正在尝试在未来组建一支由无人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以避免驾驶员经验不足,同时进一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很显然,Uber已经为无人驾驶做好了准备,并准备好了投入资金来建设新的设施。其早在2015年2月便开始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在美
国匹兹堡建立Uber高级技术中心。该中心的项目包括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设计,以及各种汽车安全技术。
    与此同时,谷歌也正紧锣密鼓地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而且比起Uber,其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谷歌已经宣布将在5年内研发出较为成熟的
无人驾驶汽车并进行公路测试。
     在短期内,即使谷歌很快发布租车软件,谷歌也仍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Uber分一杯羹,且谷歌的玩法很可能也和目前的Uber不同。而
Uber或许很快便可以在无人驾驶领域赶超谷歌,因为精明的Uber选择百度作为其合作伙伴的一个原因便在于,百度早在谷歌宣布开发无人驾驶技术5年之前,便已经开始了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并且很可能在2015年下半年就可以推出产品。
    “毫无疑问的是,在谷歌和Uber之间逐渐增加的竞争将会带给运输业和驾驶员行业很大的震动。”高媛媛分析称。
    Uber和谷歌的战争已经打响,没人记得是谁开的第一枪。Uber在2014年年底和位于北京的百度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据传百度至少注资
了两亿美元并同意Uber使用百度地图软件。2015年3月,Uber又   悄无声息地收购了位于美国加州的电子地图供应商deCarta,此举可以看做是为摆脱谷歌地图及谷歌魔爪的另一步。
    deCarta将会成为Uber旗下的一个全资子公司,它还会继续使用自己的名字,并将在未来专注于向Uber提供配套服务。
    同时Uber的CEO Travis Kalanick也表态称,“Uber公司会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产品本身,收购deCarta可以更好地调整产品服务,依靠
其地图软件计算精确的到达时间,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这次收购将会减轻Uber对谷歌地图的依赖,鉴于谷歌和Uber都已经投资了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而且谷歌可能很快便会推出它自己的打车服
务软件,两家公司很可能在未来的数年中成为对手,不论谷歌怎么打算,Uber提前做些准备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