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02/23
2022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冬奥之后,刷屏的服务机器人,是风口还是昙花一现?
收藏
2022-02-23 10:03:55来源: 中国机器视觉网

历经16天的精彩呈现,北京冬奥会终于圆满闭幕。回忆这段期间,可以说捧红了不少场外“明星”,除了冰墩墩,各类黑科技同样吸睛无数,在科技冬奥的背景下,AI、5G、XR、8K、3D打印、云、数字孪生、虚拟人等多种科技成果不断亮相,其中服务机器人更是在社交媒体中不断刷屏。

微信截图_20220223100536.png

它们之中,有配送机器人、导引机器人、消毒机器人、还有巡检机器人等等,冬奥会期间分别负责了水下火炬传递、智慧餐厅、物流配送、防疫消毒等各环节,为冬奥会场服务提供了肉眼可见的助力。

事实上,随着近些年服务机器人智能化、功能表现不断提升,在疫情背景下,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经历了蓬勃发展。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服务机器人全年产量921.44万台,同比增长48.9%;且根据IFR统计,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5%,到2023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的老龄化趋势还在不断加快,由此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已成为了现实性需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部分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及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甚至超过了40%,劳动力减少,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寻找可替代劳动力已是当下需要解决的切实任务,而“以机换人”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首要选择。此外,服务机器人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之外的教育、医疗等领域同样需求庞大。从多种角度来看,服务机器人正迎来它的黄金发展期。

然而,大势虽到,市场发展仍存在挑战。不同于成熟的3C产业链,机器人较薄弱的基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不足,加之入局门槛极高,企业面临着技术、资金等多方压力,导致机器人产品从研发到量产,落地周期普遍较长,在市场不断倒逼产品更新迭代的背景下,较长的周期,意味着产品可能还未量产便已落后的尴尬处境。

如何缩短落地周期、降低入局门槛?

作为国内布局最早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之一,INDEMIND为行业赋能新技术。

微信截图_20220223100436.png

立足产业链上游,INDEMIND已经深耕行业多年,坚持技术创新连续性,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互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有着深层次积累,拥有面向机器人企业产品研发和持续性升级的全栈式技术能力。

在2021年,INDEMIND通过对自身技术接轨融合,并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追踪,及对场景的深入理解,INDEMIND正式推出了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自主导航、智能避障、AI识别、人机交互、智能决策及底层驱动等各种功能,是一套标准化的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

据了解,该方案的产品架构基于INDEMIND标准化框架,采用标准化系统(INDEMIND OS)+标准化模组套件(包含传感器、计算单元、控制硬件、底盘驱动等)的组合,搭配成熟的硬件参考设计,在应用上不受环境、功能、个性化需求及外观选择等因素的限制,适用性和部署效率上得到极大提升,能够全面覆盖各类商用场景,服务全品类机器人。

“INDEMIND OS面向机器人的底层AI系统,能够赋能机器人AI能力,可为机器人提供完整、可靠的传感器数据处理、AI算法融合及业务逻辑执行能力,可为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智能决策等核心功能提供底层算法支持。”

需要提到的是,在基于INDEMIND标准化框架和对市场的先见性基础上,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除了能够为机器人实现各种基础核心功能外,还可满足对机器人从0到1后的持续性功能开发,打破了常规技术方案的功能局限性。

在部署效率上,配合INDEMIND标准化服务流程,企业拿到样机预期30天,最终量产预期100天,平均可缩短6-9个月的研发时间,节省80%接近千万级的研发成本。此外,采用以双目立体视觉为核心的导航模块,导航成本还可最多下降70%,整机成本可最多下降40%。

目前,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从2021年正式推向市场,已形成多个大规模行业订单,得到客户的广泛验证。未来,随着装机量不断上升,INDEMIND在部署效率和成本优势上还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基于海量数据反哺,方案的智能性和功能表现还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