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08/29
2023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2023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观察:转型浪潮下的博弈
收藏
2023-08-29 13:32:31来源: 中国机器视觉网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在经历了汽车市场新技术的井喷与冲击之后,在全球金融环境收紧、通胀高企等风险因素的持续影响下,在全球脱碳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在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车企如何布局?本文将为您盘点2023年1-6月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动态。

从困境中复苏,全球车市回暖过去的3年,由于疫情、半导体及供应链问题的限制,全球汽车销售持续承压。随着全球疫情的缓解,供应链的趋稳,汽车行业正从全球半导体短缺困境中逐渐复苏,汽车生产开始向常态化修复,推动着全球车市回暖。

640.png

2023年1-6月,全球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243万台,同比增长1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北美、欧洲、印度、日韩、巴西等全球汽车主要销售市场,新车销量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据数据,2023年1-6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增长9.8%至1323.9万辆,占据了全球汽车份额的31%。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126.8万辆,同比增长8.8%;商用车销量197.1万辆,同比增长15.8%。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74.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44.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8.3%。

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零部件短缺问题继续得到缓解,汽车销量迅速反弹。截至6月,已经实现连续11个月的同比月度销量增长。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7月6日发布的汽车销量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上半年已经累计销售791.06万辆,同比增长13%。分主要车型来看,轻型车累计销量为765.82万辆,同比增长12.9%;重型卡车累计销量为25.25万辆,同比增长15.8%。在轻型车中,轿车累计销量为157.71万辆,同比增长10.2%;轻型卡车累计销量为608.10万辆,同比增长13.6%。

1-6月,欧洲汽车市场也实现了高达19%的同比增幅,销量连续11个月保持增长,其中欧洲四大主流车市(德、法、英、西)的销量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根据汽车咨询服务公司JATO的统计数据,欧洲28国在今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达到656万辆,同比增加了约97.6万辆,相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约8万辆,成为自新冠以来市场表现最好的一年。此外,1-6月,欧洲纯电动汽车累计注册量同比大涨45%至93万辆,接近百万辆大关。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10.7%飙升至15.1%,首次超过了柴油车(13%),这对于一直推行电动化转型的欧盟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得益于半导体供应改善以及丰田、日产和马自达等车企大幅提高产量,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日本汽车累计销售完成245.06万辆,同比增长17.5%。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04.77万辆,同比增长19.5%;商用车销量为40.29万辆,同比增长7.9%。强劲的复苏势头也使日本反超印度,成为全球第三大车市。

印度汽车经销商协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印度汽车零售销量达232.97万辆,同比增长9.3%。其中,乘用车零售销量183.95万辆,同比增长9.1%;商用车零售销量49.02万辆,同比增长10.1%。

在韩国市场,2023年1-6月新车销量接近90万辆,同比增长11.5%,上个月韩国的减税政策是增长的推手之一。上半年,韩国本土产车型销量达到760,249辆,同比增长13.7%;进口车销量达到130,704辆,同比微跌0.2%。

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不少西方汽车品牌退出了俄罗斯市场,在俄设立的工厂也随之停产。2023年上半年相较去年同期,俄本土制造车辆数目下降25%,进口车在俄罗斯市场占比达到44%,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占比不足18%。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汽车的最大买家。

在诸多国家车市销量向好发展的情况下,越南和泰国的新车销量均同比下滑5%。泰国工业联合会(FTI)指出,泰国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在于个人债务增加导致汽车贷款收紧。为了提振越南新车销量,越南政府决定自2023年7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在当地生产和组装的汽车减免50%的注册费(相当于含税价格降低5%至6%)。

整体来看,虽然全球车市回暖明显,但上半年的销量距离近几年的高点水平(2018年上半年的4766万台),仍有11%的差距。一方面,虽然汽车芯片的供应情况有所改善,但随着汽车朝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市场对特定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长,汽车芯片结构性短缺现象还会持续。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会继续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压力,进而对车市带来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复苏之路仍道阻且长。


车企销量营收增长势头强劲

近期,多家车企相继晒出上半年成绩单,在去年疫情影响的数据低位下,大部分车企的销量、营收方面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大众汽车集团以1563亿欧元的营收成绩领衔,丰田汽车则以创纪录的5419841辆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销冠。但在净利润方面,各家企业却各中自有冷暖,有车企成功扭亏,有车企净利翻番,也有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1、国际车企销售情况 

640 (1).png

· 丰田汽车

7 月 28 日,丰田汽车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产销报告,包括大发工业和日野汽车在内的集团全球销量为5419841辆,同比增长5.5%。丰田销量超越大众集团的 437 万,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厂。在产能方面,受惠全球疫情缓解与半导体产能提升,2023年丰田集团产量回升,日本境内产量提升近30%,海外提升5%,整体提升12%。丰田汽车2023财年第一财季(2023年4-6月)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丰田汽车总营收为10.5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4.2%,营业利润为1.1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3.7%,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1.3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8%,这也是丰田单季净利润首次超过1万亿日元。加上1-3月的营收数据,上半年丰田汽车的营收达到20.24万亿日元,增长超过20%,净利润达到1.86万亿日元(约合13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7%。分区域来看,2023年上半年,丰田集团在日本、欧洲、北美等市场表现良好,上半年在北美销售了121万辆,欧洲销售了54万辆,亚洲销售了155万辆,日本市场增长最为显著,达到了878215辆,增长33%。但由于亚洲市场竞争激烈,丰田在亚洲市场的营业利润出现下滑,尤其是中国市场电动化成为主流,对丰田销量带来一定挑战,1-6月,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整体下滑了2.8%。不过,在财报发布前一天,丰田宣布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加速在华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在电动汽车方面,丰田集团 2023 上半年共售出46171辆纯电车,虽比去年同期成长5倍以上,但相对于市场上其他传统、新创电动车厂,仍有一段差距。

· 大众汽车集团

上半年,大众集团总收入达到1563亿欧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为113.5亿欧元,同比下滑13.9%,营业利润率为7.3%,低于去年同期的9.7%,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从销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共交付新车437.22万辆,同比增长12.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32.16万辆,同比增长48%,占总交付量的7.4%。分区域来看,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大众集团在欧洲、北美、南美、亚太、中东及非洲等市场的增速均超过10%,在欧洲,截至上半年底,大众集团在西欧有165万辆汽车的订单,其中包括20多万辆纯电动汽车。但是在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销量出现了小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在华销量为145.19万辆,同比下降约2%,中国市场占到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33%,而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38%。同时,上半年大众集团来自中国合资公司的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4.02亿欧元降至11.52亿欧元。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小幅下调了全年的销售预期,从950万左右调整为900万至950万。

· 现代汽车集团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集团营收为80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为6.766万亿韩元(约合51亿美元),同比增长39%,涨幅非常明显。从销量来看,2023年1-6月,现代汽车全球销量为2081,462辆,同比增长10.8%;起亚全球总销量为1,575,920辆,创上半年销量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海外市场销量达1,281,067辆,同比增长10.8%;韩国市场销量为292,103辆,同比增长11.5%。在新能源方面,现代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取得不错成果。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批发量已经突破17.3万辆,同比增长62%,占总销量8.4%。尽管在中国市场遭遇一定的挑战,但现代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势头。基于对未来的良好预期,现代汽车上调了2023年全年综合营收增长目标,由年初10.5%-11.5%的涨幅预期上调至14%-15%,年度综合营业利润率调整为8%-9%;同时,现代汽车维持432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和10.5万亿韩元的投资计划。

· Stellantis集团

与增收不增利、利润率下滑的大众汽车集团相比,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在今年上半年的净营收、调整后经营利润和净利润等方面都创造了新的纪录。财报显示,得益于出货量的提升,集团上半年净营收达984亿欧元,同比增长12%;调整后经营利润达141亿欧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109亿欧元,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增长37%;工业自由现金流达87亿欧元,同比增长了33亿欧元。分区域来看,Stellantis集团除了在中国、印度及亚太地区销量、净营收下滑,在欧洲、北美、南美、中东及非洲市场销量与业绩均同比呈增长态势。在其主要的欧洲与北美市场,Stellantis今年上半年销量分别达到147.8万辆与102.3万辆,同比增长11.6%、6.4%;净营收分别为348.61亿欧元与459.16亿欧元,同比增幅均在35%左右。今年以来,Stellantis推动旗下14个汽车品牌向电动化和软件赋能转型,电气化车型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6.9万辆,同比增长24%;低排放车辆销量为31.5万辆,同比增长28%。在欧洲30国整体市场中,集团的纯电动汽车销量排名第三;在美国市场,集团的低排放车辆销量排名第二,成绩表现优异。目前,Stellantis集团拥有25款纯电动车型,到2024年年底之前,集团将另外新增23款纯电动车型。展望2023年,Stellantis全年经营目标为实现两位数的调整后经营利润率及工业自由现金流为正,并按计划进行15亿欧元的股份回购。

· 福特集团

2023上半年,福特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总营收达到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6%,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为3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了24亿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福特汽车发货量近110万辆,同比增长9%;第二季度,福特销量增长超过11%,再度成为全美品牌销量季度冠军,同时也是2023年上半年全美最畅销汽车品牌。市场对全新福特皮卡、SUV和商用车的旺盛需求推动了福特业绩的上涨。福特汽车将2023年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期范围上调至110亿美元至120亿美元;将公司全年调整后自由现金流预期上调至65亿美元至70亿美元,资本支出为80亿美元至90亿美元。但在电动车业务方面,福特目前似乎已经掉队。整个上半年,福特Model E的全球销量为4.7万辆,仅带来了25亿美元的营收,再有电动车新车型和产能的投资及其他成本,福特电动车业务上半年亏损高达18亿美元,也就说福特每售出一辆电动车就要亏损3.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万元)。目前,福特已将到2023年底年产6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推迟到2024年底。

· 日产汽车

日产汽车财报显示,1-6月,日产汽车总营收为6.0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2124亿日元,同比增长246%。由于日产汽车在华销量下滑,日产汽车公司预计2023财年全年销量较此前预期相比下降7.5%至370万辆。尽管销量下滑带来了负面影响,但由于精细的财务管理及汇率调整,日产汽车公司预计2023财年的净收入为12.6万亿日元,经营利润较此前预期上调300亿日元至5500亿日元,净收益较此前预期上调250亿日元至3400亿日元。

· 通用汽车

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车实现847.3亿美元营收,同比上涨18.1%;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70.3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2%;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49.6亿美元,实现7.1%的同比增幅。基于一、二季度的良好表现,通用汽车再度上调了全年财务目标,全年净利润从84亿美元至99亿美元上调到93亿美元至107亿美元;预计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将达12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之间,此前预期为110亿美元至130亿美元。此外,调整后摊薄后每股收益上调到7.15美元至8.15美元;调整后汽车业务现金流上调到70亿美元至90亿美元。此外,通用汽车重申了到2024年上半年生产40万辆电动汽车、到2025年底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计划。

· 宝马集团

2023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累计销量攀升至1,214,864辆,同比增长4.7%。其中,宝马集团累计交付了152,936辆宝马和MINI纯电动汽车,同比大涨101.5%。虽然宝马集团营收出现显著增长,但净利润表现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营收达到740.72亿欧元,同比增长12.4%;公司息税前利润达到97.2亿欧元,同比增长42.6%;上半年公司净利润降至66.2亿欧元,同比下滑50%。对于净利润下滑一事,宝马集团官方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华晨宝马合并报表所致。同时,集团在上半年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了15%,达到33.96亿欧元;资本支出增长了10%。此外,较高的材料和制造成本也影响了上半年的业绩。但鉴于2023年上半年稳健的业务表现,宝马集团仍然更新了2023年全年的业绩预期。宝马集团预计,汽车业务交付量预计相较上半年水平稳步增长;汽车业务2023全年息税前利润率预计在9%~10.5%内浮动,比之前提升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考虑到向电动化转型的更高投资,以及为确保向市场提供必要的车辆供应而增加的库存,汽车业务2023全年自由现金流预计将超过60亿欧元。

· 雷诺集团

雷诺集团2023上半年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得益于新车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降低,上半年雷诺集团收入268亿欧元,同比增长27.3%;营业利润为20亿欧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营业利润率为7.6%,同比增加3.0个百分点,已经接近其 2025 年的利润率目标。其中,汽车业务营业利润达到15亿欧元,同比增长超过两倍;营业利润率为6.2%,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雷诺集团在全球的销量为113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雷诺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12%,超过77.2万辆,在欧洲市场重新成为第二大畅销品牌。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雷诺品牌电动乘用车的销量增长了18%,占该品牌在欧洲乘用车销量的37%。全电动汽车占该品牌乘用车销量的11%。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营收达到757.57亿欧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为76.52亿欧元,同比增长13%,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对此,奔驰方面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合理的定价策略,以及高端车型和梅赛德斯-奔驰SUV不俗的销售表现。”分车型来看,市场对纯电动汽车和高端车型的需求,推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2023 年上半年销量增长5%,达到101.92万辆。其中,德国和美国市场的需求尤其强劲。上半年财报出炉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预计2023年息税前利润将与去年的205亿欧元持平,而此前预计是略有下降。尤其是轻型商务车部门,预计全年调整后销售利润率将为13%-15%,而此前的预期为11%-13%。

· 特斯拉

2023年上半年,特斯拉累计生产电动车92.05万辆,累计交付88.90万辆,同比增长近六成。但在利润方面,由于特斯拉多次降价,致利润持续下滑。二季度,其GAAP毛利率约为18.2%,较今年一季度的19.3%及去年二季度的25.0%均有所减少,已连续两个季度未达到20%的“及格线”,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跌。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其将继续把全年汽车产量目标锚定在180万辆,同时侧重于削减成本和新产品的研发。另据特斯拉方面此前披露,其2023年的交付目标是实现50%的年增长,并在未来几年内保持这一水平,最终实现其每年生产2000万辆汽车的目标。按照2022年131万辆的交付量计算,特斯拉今年的交付目标在196.5万辆。上半年其已完成过半产量目标和45%的交付目标。

· 捷豹路虎

2023年上半年,捷豹路虎集团全球销量204,383辆,同比增长30%,其中,捷豹销量为30,901辆,同比增长4%;路虎销量为173,982辆,同比增长36%。电动车方面,捷豹全电动车型I-Pace的销量正在迈向萎缩。2023年上半年,捷豹I-Pace全球共卖出2,798辆,不足3千辆,同比下降33%。

此外,铃木汽车和本田汽车财报也相继公布,铃木公司2023年1-6月全球累积销量152万2159辆,同比增长3.7%。其中,日本国内销量为32万9466辆,同比增长13.5%。印度销量86万1111辆,同比增长9.3%。两大主要市场表现良好。本田汽车2023年1-6月销售收入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6.9%。

2、我国车企销售情况 

640 (2).png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我国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44931.3亿元,同比增长13.1%,汽车制造业利润2176.3亿元,同比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4%。但在利润率方面,上半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8%、环比持平、同比微降。纵观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外激烈。从年初车市的“价格战”,到近期各大车厂集体发布新产品、布局高阶自动驾驶,无论是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之争,或是合资车企与中国品牌间的较量,汽车行业在洗牌中加速“内卷”,行业内的淘汰赛也正式打响。从车企上半年公布的业绩来看,不少车企交出了不及格的答卷。

1)传统车企

· 上汽集团

2023年1-6月,上汽集团累计销售新车207.16万辆,尽管仍是中国车企第一,但同比下跌7.28%,相较于全年600万辆的销量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合资品牌在销量上的下滑影响了上汽集团整体表现。1-6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50.33万辆,同比下滑12.42%;上汽通用半年累计销量45.1万辆,同比下滑11%;上汽通用五菱半年销量52.01万辆,同比下滑16.39%。在自主板块,上汽乘用车上半年销售41.08万辆,同比增长12.3%;专注商用车的上汽大通卖出10.6万辆,同比增长17.74%。新能源方面,上汽集团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37.21万辆,同比下滑5.26%,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24.81%。在海外市场,前6月上汽集团累计销售53万辆,同比增长40%,占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上汽MG名爵品牌全球销量累计达到37万辆,在欧洲市场销售11.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3%,其中新能源骑车占比超过50%。

· 一汽集团

2023年1-6月,一汽集团销量为154万辆,同比增长2%,营业收入2880亿元,利润212亿元,收入增幅超过销量增幅,利润增幅超过收入增幅。一汽集团虽然较2022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仍然出现了超两成的下跌。具体来看,上半年一汽红旗累计售出15.3万辆,同比增长5.5%,占据一汽系总销量的8.6%;一汽大众销量为83.8万辆,同比降低2.8%;一汽丰田销售36.8万辆,同比增长4.8%;一汽解放累计销量整车13.15万辆,同比增长31.32%。

· 长安汽车

2023年1-6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21.57万辆,同比增长了8%。其中长安系自主品牌累计销量为102.05万辆,同比增长了13.4%;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76.8万辆,同比增长22.07%;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7.6万辆,同比增长了107.23%。自主品牌海外1-6月累计销量为116218辆,同比增长了14.3%。但在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的上半年销量同比分别下降了22%和49.42%。长安集团全年销量目标为280万辆,上半年完成率为43.42%。

· 广汽集团

2023年1-6月,广汽集团累计汽车销量为116.3万辆,同比小幅增长1.1%,全年目标完成率为44.05%,未达到全年销量目标的一半。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累计销售23.6万辆,同比增长108.5%,其中自主新能源车销量为21.4万辆,同比增长112.9%。分品牌来看,广汽埃安1-6月累计销量20.9万辆,同比增长108.7%;广汽传祺1-6月累计销量18.8万辆,同比增长8.9%。而在合资品牌方面,广汽本田1-6月累计销量近 28.89 万辆,同比下滑18.89%;广汽丰田上半年销量45.28万辆,同比下滑9.48%,广汽丰田旗下五大品牌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约为4800辆,月均仅约800辆,扩建的4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成“摆设”。

· 东风集团

曾在3月以大幅度政企补贴的模式,掀起汽车行业一轮大规模“价格战”的东风集团,经过几个月后,并没有收获期待中的销量增长,反而因旗下多个品牌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集团整体利润大幅下探。2023年1-6月,东风汽车集团累计汽车销量为94.55万辆,同比下降23.4%,近三年同期连续下跌。除商用车和岚图外,今年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多个子品牌销量下滑,其中东风本田同比大幅下滑32.8%;东风日产(含东风英菲尼迪)同比下滑28.02%;神龙汽车同比下滑21.56%;东风风神累计销售6.04万辆,同比下降39.45%。8月14日,东风集团股份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预期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到80%,为11.06亿元到13.82亿元。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东风公司具有传统优势的商用车市场恢复缓慢;原有乘用车主力品牌风神增速不再;销量严重依赖合资燃油车,但东风本田与东风日产发展面临阻碍,利润大幅下降;集团加速新能源转型,高端新能源品牌处于投入阶段尚无法盈利,诸多因素让东风利润大幅流失。今年4月,东风公司表示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元发展新能源事业。8月16日,东风公司宣布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管理体制调整,将成立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一体化管理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的营销、制造工作。同时,将三个产品品牌的商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集中在集团统一管理,实现商企集中。在发动“价格战”的边际效应递减甚至出现副作用之后,东风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破局之道。

· 北汽集团

2023年1-6月,北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81.9万辆,同比增长22.2%,增速稳居我国汽车行业第三;营业收入2388.9亿元,同比增长15.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自主乘用车方面,北汽股份上半年实现销量7.12万辆,同比增长108.4%。海外业务增长显著,上半年实现销售1.8万辆,同比增长235%。北汽新能源极狐上半年实现交付同比增长81.97%,今年以来保持稳定增势。合资方面,北京奔驰、奔驰销售利润超额完成上半年计划;福建奔驰上半年实现整车批发1.5万辆;北京现代上半年销量12.33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方面,北汽福田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龙头地位,上半年累计销量30.5万辆,同比增长21.5%,全球产销量突破11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10.7%。

· 奇瑞集团

2023年1-6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74.14万辆,同比增长56%,创造了奇瑞集团半年度销量的历史新记录。其中,奇瑞海外销量达39.86万辆,超过总销量的53%,连续20年成为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冠军。但在新能源方面,由于长期依赖10万元以下的小车,奇瑞新能源在今年的销量明显下滑,仅为4万辆。从2022年的行业第六掉到了2023年上半年的十名开外。

·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2023年1-6月营收为731.8亿元,上涨25.8%;累计销量69.4万辆,同比增长超13%。其中,新能源累计销量15.79万辆,同比增长约44%,吉利新能源销量占比提升至22.7%,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出口方面,吉利汽车2023年1-6月累计出口销量12.12万辆,同比增长超38%,吉利品牌在中东、亚太、非洲、拉美、泛欧等多个区域深化布局。按照吉利汽车年初制定的165万辆年销目标(与2022年销量目标持平)来计算,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年度目标达成率为42.06%。

· 长城汽车

长城汽车2023年1-6月销量51.92万辆,同比微增0.14%。其中,新能源车型累计销售9.32万辆,同比增长46.6%。出口方面,2023年1-6月,长城汽车海外累计销量12.39万辆,同比增长97.27%。但长城汽车在净利润方面同比大幅降低72.32%到79.47%,为11.5亿元到15.5亿元。长城汽车表示,利润下滑来自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调整产品结构,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 江淮汽车

江淮汽车2023年1-6月营收约224.54亿元,同比增加26.06%;净利润约1.52亿元;累计销量27.88万辆,同比增长18.53%。其中,在乘用车领域,江淮汽车共计销售16.25万辆,同比增长29.09%。在商用车领域,江淮汽车全系产品均实现正增长,累计销售11.63万辆,同比增长6.36%。江淮汽车上半年销量的高增长,有赖于出口业务的强有力支撑。2023年1-6月江淮汽车累计出口8.92万辆,同比增长82.98%,其中乘用车产品出口5.2万辆,同比增长285%;新能源汽车出口近6000辆,同比增长139%。

2)新能源车企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高光时刻。近两年来,国际芯片短缺对全球汽车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智能化、电动化大趋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抓住了全球汽车市场转型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占据全球电动汽车销量60%以上的份额。从出口来看,1-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53.4万辆,出口量增至2022年同期的2.6倍,占整体的25%。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6.9%,半年度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 比亚迪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实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今年1-6月,比亚迪累计实现125.5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95.78%,其中,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124.8万辆,同比增长95.59%。同时,1-6月比亚迪汽车海外销量7.99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5.59万辆的海外销量。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西、新西兰等5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版图得到进一步完善。

·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13.9万辆,同比增长130.31%,上半年交付量超过2022年全年,全年目标完成率46.37%,在所有车企中仅次于特斯拉。1-6月,理想汽车实现营收474.4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营收,净利润为32.4亿元,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也是继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后,第三家能够连续保持季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公司2023年全年营收有望突破千亿规模。理想汽车预计2023年三季度月销将在3万辆基础上继续增长,到四季度挑战月交付4万辆的目标。

· 蔚来汽车

2023年1-6月,蔚来共交付新车54561台,同比增长7.35%,虽实现正增长,但远低于整体新能源市场增速(44.1%)。蔚来今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25万辆,但是半年过去,完成率仅为21.82%。

· 小鹏汽车

2023年1-6月,小鹏汽车累积交付量为4.14万辆,同比减少了39.9%。受到汽车销售收入下滑的影响,小鹏汽车总营收91亿元,同比减少38.9%。再叠加新能源汽车补贴终止的原因,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毛利率、汽车毛利率分别为-1.4%、-5.9%,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而且均为负值,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卖一辆车不仅挣不到毛利,还得倒贴钱,小鹏汽车上半年净亏损达51.4亿元,同比增长7.4亿元。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终止的影响下,还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受到挑战。例如哪吒汽车上半年销量5.54万辆,同比下降了12.1%;零跑上半年交付4.45万辆,同比下降15%,仅完成全年销售目标20万辆的22.25%。另一方面,随着与华为深度合作带来的“光环”与红利或正在消退,1-6月,赛力斯销量失去了此前增长的态势,1-6月累计销量合计92163辆,同比下降26.66%。面对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成为热潮,以上汽、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和小鹏等为首的主机厂以技术出海、服务出海、品牌出海等不同方式,主动“走出去”,成功打响国际化品牌。例如特斯拉和丰田采购比亚迪的三电系统,宁德时代技术授权福特等。如今,欧洲与东南亚成为我国新能源走出去的主战场,比亚迪和长城几乎占据了泰国的新能源市场;蔚来和小鹏都把目光锁定了欧洲;而对于上汽集团而言,欧洲今年有望成为上汽首个“2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更重要的是,上汽海外业务已经实现规模性盈利。

640 (3).png

从图中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型已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其中领克01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挤进了欧洲28国插电混动汽车销量的前十,以1.6万辆的成绩位居榜单第三,同比增长89%,另外一款纯电车型MG 4今年上半年在欧洲28国卖出3万辆,位居纯电汽车销量榜第六,整个MG品牌今年上半年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已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128%,新能源市场份额也从2022年同期的0.82%上升到1.58%,仅次于特斯拉。

3、车企增长背后的挑战 

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全球汽车市场再度展现出竞争的白热化,亮眼的财报背后,“卷”已经成为了汽车市场的关键词。虽然我国电动车发展迅猛,搅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是大型国际车企作为行业内的头部玩家,在海外的燃油车销量非常可观,高销量带动营收持续不断,让它们的市场表现依然强劲。一些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份额较低,但在国际市场较为强势的车企,上半年盈利均实现大幅增长,例如Stellantis、现代汽车、福特、日产等。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传统车企而言,用燃油车赚来的钱来为电动车“输血”是现阶段的共同现象。对于跨国车企而言,在电动化方面转型缓慢,新能源车销量少、成本高,已成为强劲增长背后的隐忧,毕竟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当下,如何实现两条腿走路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要想真正“驶向全球”,海外市场并不会比国内市场更容易。例如中国车企无论是在海外直接建厂或是直接出口,都面临知识产权和产业标准认证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较为严格的汽车安全和环保标准,对中国品牌打破国际壁垒带来一定挑战。另一方面,客户需求的变更,不同国家、不同客户群体对于同一品牌的接受度不尽相同,中国车企在持续研发核心技术的同时更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化的营销体系和本地化的研发能力,实施差异化竞争,突出自身产品特性,才能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之路行稳致远。

合纵连横,电动化转型破局之道

如今,新能源汽车掀起的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彻底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逻辑,“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在加速驶来。国际能源署4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显示,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在内,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预计今年再增长35%,有望达到1400万辆。这意味着全球电动汽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已从2020年的不到5%上升到2022年的14%,并有望在今年进一步增加到18%。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全球年度新车渗透率有望触及60%。

1、各国出台新能源扶持和优惠政策 

近年来,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各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在东南亚,自去年起,泰国政府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提供每辆2200美元到4800美元不等的补贴;印尼政府也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提供每辆约5300美元补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2023年底前免征电动汽车进口税和消费税,2025年底前对组装进口的电动汽车免征销售税。美国政府于6月28日表示将从去年的《通胀削减法案》中投资20亿美元(当前约144.8亿元人民币),以加快美国国内电动汽车的制造进程。该项目将为混动车型、插电式混动车型、纯电车型乃至燃料电池车型提供分担成本的补助津贴,并将通过政策使当前面临困境的厂商复苏。

欧洲扶持电动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也相继出台。2021年,欧盟委员会提出将加速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计划到2035年,欧盟国家主要高速公路上每60公里建一个充电站,每150公里建一个充氢站。德国政府迅速响应号召,提出在2025年前在国内设立100万个充电站。欧洲各国纷纷加大对电动汽车购买补贴的支持力度,通过减少车辆注册税、道路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民众购买电动汽车,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持积极态度,此前已经通过了阶段性的燃油车禁售路线图,使得汽车制造商们不得不进行电动化转型。

2、车企纷纷推出电动汽车转型计划 

面对汽车行业的减排趋势,各大汽车制造商也大力投资零排放汽车,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氢动力车型。一些知名车企已陆续推出各自的电动汽车转型计划。大众集团宣布将在2035年前在欧洲停售燃油车;到2030年,宝马在欧洲将有至少50%的车型是纯电动汽车;到2030年,奔驰将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只销售纯电动汽车。丰田汽车提出在 2026 年时年贩售 150 万辆纯电车的目标。福特和通用等汽车制造商承诺,到2040年,推动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只销售零排放汽车。日产汽车在2021年发布了“日产汽车2030愿景”,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去年4月,本田宣布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入8万亿日元用于研发,其中电气化和软件技术领域投入约5万亿日元。根据规划,到2030年本田将在全球市场推出30款纯电动汽车,计划年产量超过200万辆;到2040年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的销量占比达到100%的目标。本田表示,在汽车领域,2027年之后,Honda在中国推出的所有车型均为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到2035年,中国Honda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7月14日,马自达刚上任的社长毛笼胜弘公开表示,马自达将于2027年推出电动汽车专用生产平台;在2028年前,马自达计划销售混合动力汽车 (HV)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V) 的组合;到2030年,马自达全球销量的25%-40%将为电动汽车。

今年,上汽集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长安集团也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4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比35%;到2030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比60%以上。

3、车企的合纵连横之道 

在我国进一步引领智能电动浪潮之下,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众多跨国车企或选择与我国新能源车企合作,或选择抱团以抢占市场。

· 大众集团&小鹏汽车

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签署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将补充基于 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推向市场。作为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大众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这次合作对中国汽车产业,包括小鹏这样的造车新企来说势必是一场信心的提振,也是中国汽车品牌从过去的市场化认可转向技术认可最有力的证明。充分佐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智能化、纯电动方面的技术得到了跨国车企的认可。与此同时,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

· 雷诺集团&吉利集团

目前,雷诺集团已将位于法国北部的三家工厂合并为一个名为ElectriCity的产业集群,预计于2025年年产48万辆电动汽车。在ElectriCity产业集群中,中国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中国动力电池领军企业远景动力耗资20亿欧元,在法国杜埃建设超级电池工厂。该工厂将成为法国第一家数字化、低碳化的动力电池工厂,2030年可以实现年产能24GWh,直接支持雷诺ElectriCity的电动汽车业务。今年7月11日,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雷诺集团签署了一项50:50的约束性合资协议,成立一家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研发、制造和供应混合动力总成和燃油动力总成。新公司将由雷诺集团与吉利共同领导,董事会成员双方各占一半,共同制定和执行公司发展战略。新公司总部拟落地英国,将设立一支管理团队,以整合运营,寻求协同效应,并确定未来发展计划。沙特阿美于2023年3月2日与吉利和雷诺集团签署了投资意向书,目前正在评估于2023年下半年对这家新动力总成技术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下,吉利汽车和雷诺将与新公司进行长期采购合作,采购产品包括乘用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包括燃油动力和混合动力,同时新公司将为雷诺轻型商用车提供混合动力电池开发业务。吉利与雷诺的合作公告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是靠中外合资推动。雷诺与中国产业链的合作,正在刷新原有的中外合资模式。以前的中外合资,外资提供技术,中方让渡市场。现在的中外合资,中方提供技术与配套,与外资一起开拓全球市场。

· 其它合作动向

在美国市场,据路透社报道,7月26日,七家主流汽车制造商宣布将组建一家新公司,在美国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七家汽车制造商分别是通用、Stellantis、现代、起亚、本田、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路透社的报道称,此举是对特斯拉的挑战,也是为了利用美国总统拜登政府的补贴。据悉,上述七家车企约占美国汽车销量的一半,但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比较小,特斯拉是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者。此外,通用汽车于近日投资7.92亿美元,与LG电子和LG新能源签署全新的合作协议,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GMC、BrightDrop各大品牌正加速推出多款奥特能电动车型,全面覆盖各大细分市场。通用汽车还于8月16日表示,公司正在牵头向总部位于加州的电动汽车电池初创公司Mitra Chem进行一轮6000万美元的融资。

8月17日,加拿大工业部表示,由福特汽车公司和韩国公司组成的财团表示,他们将在魁北克省贝坎库尔建造一座耗资12亿加元(约合8.87亿美元)的工厂,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加拿大工业部发表声明称,该财团包括韩国合作伙伴Eco ProBM和SK On,该工厂最终将每年为福特电动汽车生产45000吨正极活性材料。

结语

纵观全球汽车市场,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化,包括环境法规、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这些趋势将对汽车设计、生产和销售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全球车企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仍是极大的挑战,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于e-works,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