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13
- 2017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众所周知,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系统工作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传感器,物联网系统才有内容传递给“大脑”。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最基础、最底层的部分,其应用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最大区别所在。互联网是基于人的网络,我们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是靠人来采集和分析的。而物联网时代,电器本身也能完成整个过程。
当电器可能坏之前,安装在电器里面的传感器已检测到了异常并主动报修,同时给你安装好备用的。等你回家后,你会得到电器返修的通知。重要的是,你完全不必担心个人数据遗失或泄露,因为你的数据基本储存在云端服务器里,备用电器跟你以往的电器一样好使。
当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是基础的、简单的,但这些数据一旦被应用起来,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数据了。大数据的应用就是将各种相关的数据加以开发和运用,而这些数据的基础,一则是互联网时代丰富的资源库,二则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入网设备机器产生的数据,与目前的互联网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现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尚且不能很好地被运用起来,到物联网时代可见还有很长的路要慢慢探索。
所有这些数据产生的基础,也就是物联网的基础:无所不在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仅仅会在你的家里,公共场合和市政设施可能用得更多。比如自动售货机、公交站牌、红绿灯等。我们的生活无处遁形几乎会成为一种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隐私。
但实际上,很多组织和机构对你的隐私并不那么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数据背后的价值。比如,你的睡眠状况和运动量对你来说是隐私,对医学研究来讲只是一个样本,对保险公司来说可能会是你保险合同的参考指标,而对你的社区医生或者心理医生来讲,价值相对就会高一些。
很多时候,这些数据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用的。有些是我们主动寻找的,比如美食,有些却是我们被动接受的,比如淘宝的新品推荐。这些数据的价值是难以衡量的,你没法说你一天的步行数据对一家公司价值几何。但海量的数据肯定潜藏着巨大价值,当它们被运用的时候,将有部分人从中受益,而这些数据提供者往往成了被服务对象,要为此付钱。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加强了立法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数据的应用进行了监管和规范。但我认为,监管是不够的,还需要想办法切实加强数据的流通,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为此,我们必须肯定个人数据的价值,并肯为此买单,而不是打着提供服务的幌子,免费使用用户数据。
现在很多O2O公司或者APP喜欢搜集用户电话号码,它们为取得用户的有效联系方式而支付一定的等价物。这些有效用户的取得,更多来源于信息的收集。不过现在依托的是互联网方式,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而未来,当每台设备都具有数据收集价值的时候,或许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数据世界,将基本上和现实世界的物体与虚拟世界的数据一一对应,而现实世界里面看不到、摸不着的许多量将在这个世界被一一抽出来进行分析和应用,再通过网络反过来操控现实世界的设备和仪器。最后达到的结果就是,每个人、每台机器都被构建精准的数据模型,并且事务和流程将变得可处理、可操控,从而使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完全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