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07/05
2018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智能化传感器乃大势所趋
收藏
2018-07-05 14:44:16来源: 中国视觉网

   2017年11月20日,工信部正式下发《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简称“指南”),《指南》提出总体目标,规划到2019年实现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其中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过1亿元的企业实现20家。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生产线产能稳步增长。


    智能化传感器乃大势所趋


    2017年12月15日,工信部正式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2018年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计划中的重点内容是培育八项智能产品和四项核心基础,而智能传感器正排在核心基础的第一位,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
    计划中提出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生物、气体、压力等智能传感器,并对传感器发展的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到2020年,压电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的性能显著提高,达到水平以内的压力传感器实现商用,弱磁场分辨率达到1pT的磁传感器实现量产。
    智能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智能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应不同的应用范围会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其覆盖范围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运输、智能医疗等。
    相较于普通传感器的感知——输出的单一功能,以及失效后无法及时判定等问题,智能传感器本身具备的各类自主功能是“智能”的主要表现,包括针对安装使用过程中的自主校零、自主标定、自校正功能,使用过程中应对各类环境干扰及变化的自动补偿功能,工作状态下的数据采集及自主分析、数据处理及执行干预等本地逻辑功能,数据采集后的上传及系统指令的决策处理功能等,特别是面向更多无人值守应用环境,以及大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产品中的自学习功能等,这些都是传感器智能化的表现,这其中多数都属于典型的物联网特征应用。

     目前,中国的传感器产业已形成了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国传感器市场一直持续增长,近千亿的市场规模亦吸引不少国外厂家进驻中国进行布局,当中暴露出的是国内外传感器技术之间的差距。
    智能制造所需的某些特殊部件,如需要耐高温高压的传感器,国内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还是有些差距。在航天、军工等领域,为了做到自主安全可控,可以不计成本地生产研发、生产部分高端传感器。但是应用到工业领域,目前阶段还是采购进口产品比较划算。对于高端电机、视觉、力觉等高附加值的传感器,我国现在还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依赖进口。为了追求整个系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又连带许多传感器也要使用进口产品。
    可见,目前我国高端制造领域所采用的传感器还是依赖于进口,市场规模仍将持续保持在千亿以上,但尽管如此,中国传感器产业的总体水平,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可靠性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国产传感器仍以中低端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