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访>正文
日期
07/18
2024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机器视觉一“线”牵
收藏
2024-07-18 12:45:09来源: 中国机器视觉网2034

在机器视觉技术的蓬勃发展中,线材作为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日,《机器视觉》杂志采访了大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相智能)总经理黄健健先生,请他介绍了该公司的情况,并就机器视觉线缆产品的创新与发展、行业痛点、未来增长及竞争格局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立志开创机器视觉线材市场,精心打造行业国产化硬件

黄总是个细心的人,在过去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他发现很多工业相机厂家主要把重心放在相机的更新迭代上,而对线材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很多相机用户在使用线材时面临各种困境,比如产品线多样但小批量生产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以及线材供应商对相机通讯协议和应用场景理解不足等。这些问题都让他深感必须有所改变。

基于行业发展的问题短板,黄总决心开创线材市场,但他深知这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重大挑战。大相智能就在这样的压力和希望中宣布成立,但黄总更相信,以他亲身经历的机器视觉器件国产化进程,更懂得除了光源、镜头、工业相机,线材也是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着在机器视觉领域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深刻的行业洞察,他立志一定要打造机器视觉领域线材这第四个国产化硬件,希望大相的产品能与国外一流的视觉线材厂家相媲美。

黄总表示,大相智能就是致力于解决这些行业痛点,他们专注于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线缆产品,以确保工业相机的使用者能够拥有稳定、可靠且高效的线材解决方案。他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工业相机的用户不再为线材问题而烦恼,能够更专注于他们的核心业务。

视觉行业最懂线缆,线缆行业最懂视觉

电线电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前的“导体”概念,到电气化时代的电能传输,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时代的芯片间通讯,线材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线材行业的新进者,大相智能在众多潜在市场中选择了机器视觉领域作为核心发展方向,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他对机器视觉有着十几年的深厚情感和专业经验。这份长情让他对这个领域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未来趋势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相信,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领域的线缆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其次,大相的创始团队汇聚了来自日本著名线材厂家的核心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这让他们有信心能够打造出高品质、高性能的机器视觉线材产品,满足市场的严苛需求。正是这份底气,让他们坚定地选择了机器视觉领域,并致力于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而机器视觉是个应用科学领域,致力于通过不同的软硬件组合,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机器视觉市场的应用广泛且多样,遍布于各种工厂自动化场景中,与传统制造业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线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配件,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尽管它常常被视为不起眼的耗材,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能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实际设备生产中,线材的安装往往先于其他部分,然而其采购却常常被后置处理。由于设备在机械、电气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巨大,一旦机构部分确定,就很难再进行大的改动。因此,很多时候,问题就被转嫁给了线材供应商。

特别是在机构安装空间有限、电器出线方向受限、线材拖链的最小折弯半径要求苛刻,或者传输距离超出常规协议范围等复杂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线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线材还需要应对各种恶劣环境,如防油污、耐腐蚀、耐低温和抗高温等。

经过六年的深耕与发展,大相智能在机器视觉行业的线缆产品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并具备了强大的定制能力。从机械性能角度来看,他们的线缆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适用于固定安装的线材、坦克链内部安装的拖链线材,以及专为机器人外部安装设计的正负180度抗扭线材。在传输协议方面,他们支持当前主流的各种接口,包括Usb2.0、Usb3.0、1394A、Gige、10Gige、CoaXPress和CameraLink等。此外,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他们还研发了具有防油污、耐腐蚀、耐低温和抗高温等特性的线材。特别是在半导体行业,他们专门开发了无尘拖链线缆,该线缆已经通过了欧洲IPACLASS1认证,能够满足无尘车间的严苛环境要求。

做线如做人,品质如生命

“百炼‘铜’为绕指柔”,这一理念不仅代表了他们大相智能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更彰显了他们的企业精神。这一理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产品设计,更深远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业和业务发展。他们所有的柔性线材均采用6类无氧铜制造,主打的高柔(拖链和抗扭)线缆就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

在大相智能,他们深信“做线如做人”,产品的品质就是他们企业的底线。即便在消费者看不见的电线内部,他们也绝不妥协,始终坚持使用真材实料,尤其是优质的铜材。铜虽然占据了电线成本的七成,但它在所有有色金属中导电性排名第二,且成本相对适中。更重要的是,铜的高热稳定性和低电阻率确保了线材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低损耗,而其出色的机械性能则保证了线材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简而言之,铜的用量直接关系到线材的电气性能,而导体规格则决定了线材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高品质并非易事。面对价格压力和市场上充斥的劣质产品,他们始终不为所动。有些商家为降低成本,不惜改变线材规格,甚至使用铝镁合金、铜包铝等替代品。特别是在铜价飙升的当下,这种诱惑更为强烈。然而,他们大相人深知,品质才是企业的生命线。

“百炼‘铜’为绕指柔”,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大相人的信仰和承诺。它激励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也为他们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这一理念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大相的每一个产品和服务中,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以高质量锻造高品质

大相智能作为少数从铜丝和胶料等基础材料做起的成缆源头厂家,他们拥有完整的视觉线束加工生产线。这一优势使得他们能够全面掌控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一致性。据了解,当前市场上许多线束加工厂都无法做到。

在成品线束设计方面,他们始终注重易用性和创新性。例如,他们设计了多角度异性接头和8倍OD最小折弯半径,以确保产品的灵活性和耐用性。同时,他们还对线束长度进行了超越传输协议长度的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最后,大相智能创始团队的技术实力与多样小批量的快速交付及定制化能力,都是大相极具竞争力的体现。

黄总善于总结经验,他说客户对线缆的诉求主要集中在稳定性、耐用性、性价比以及交付速度等方面。面对这些诉求,他们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应对。首先,大相坚持用“铜”底线,始终保持对用材底线的敬畏,绝不因为追求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

其次,为了应对机器视觉市场少量多样的特点以及线材后置采购的问题,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成缆工厂,并保持线束成品和半成品的安全库存。这样,他们能够在客户需要时迅速交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他们的交付速度甚至超过了相机的供应速度,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他们还注重线材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拖链线材作为配件和耗材,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机械性能的差异。因此,他们提供了第三方的拖链测试报告,以证明他们线材的优异性能。这些测试报告为客户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让他们能够放心使用他们的产品。

总的来说,大相智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性能且具有高性价比的线材产品,以满足机器视觉领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提升服务质量,希望能够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

未来眼光俯瞰未来

黄总认为,机器视觉未来的增长可能在半导体行业的崛起。为此,公司花了3年的时间在努力研发半导体行业需要的无尘拖链线缆,这款产品不仅满足了半导体生产环境对无尘、防静电等严苛要求,还具备优异的耐磨、耐弯曲性能,确保机器视觉系统在长时间高强度运行中的稳定性。目前已经实现给国外品牌贴牌生产的量产,同时客户贴牌生产的无尘拖链线缆已经过德国IPACLASS1的认证。虽然目前的量还没有传统拖链线缆的量大,但是每年保持着翻倍的增长。

展望未来,机器视觉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不断演变。随着机器视觉国产化的深入推进,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将逐渐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并长期共存。然而,国产化进程也将带来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由于机器视觉应用本身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未来几年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在这一过程中,规模较小的公司可能会局限于更细分的行业领域。而大相智能将凭借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努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陈坚松

    访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访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坚松
  • 丁丁

    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创新为立身之本的新型科技企业,尤其是以2.5D线扫相机入围机器视觉创新产品TOP10,为锂电行业乃至更广泛的工业制造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贡献。近日,《机器视觉》杂志特邀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丁丁先生,详细解读了这一创新产品的技术亮点,并就公司的创立初衷、技术创新、市场前景以及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 霍永峰

    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光的世界里,每一次细微的发现都可能开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作为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的存在,“光”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视界”。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机器视觉》杂志有幸对话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永峰先生,他以其卓越的学术背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我们揭示了光学技术如何一步步“改变视界”,为智能制造与工业检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