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19
- 2006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人工智能始于30纳米?
专访资深芯片专家Ray Holman
中国图像网
笔者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到可以独家专访美国资深芯片专家Ray Holman。
从笔者能够真正弄明白制造工艺的肤浅知识开始,处理器的制造工艺已经进入了0.18微米时代,在2001年到现在,Intel和AMD已经几度更换制造工艺,从最初的0.18微米,到0.13微米,再到0.09微米,目前最新的处理器技术已经是65纳米了,也有确切的消息:Intel 45纳米制造工艺已经研究成功了。但是这些都不是今天的主题,今天的主题是30纳米制造工艺和人工智能。
笔者:您好,Mr Holman,感谢您支持我的工作,感谢您接受我的专访。您能对30纳米制造工艺做一些介绍吗?
Ray:当然,30纳米制造工艺是目前已知的最先进的制造工艺,目前还在实验室阶段,并没有投入大批量生产,并且仅仅处于军方的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没有向任何芯片制造商提供这项技术。30纳米技术会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基础。
笔者:人工智能?就像电影《A.I.》一样?
Ray:是的,但是我所说的人工智能和电影中的有不少的差别,首先我们要分清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主要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并设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要完成人工智能,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而系统中则必须拥有一个系列的高运算能力的芯片。
笔者:那您的意思是说:30纳米制造工艺做出的芯片,其处理能力能够满足人工智能系统的要求?
Ray:基本上如此,30纳米制造工艺理论上可以集成超过20亿个晶体管,芯片面积和目前Pentium4相同。并且以很低的功耗长时间的稳定工作。而拥有20亿个晶体管的芯片,是人工智能系统的最低芯片要求。
笔者:曾经的深蓝巨型计算机与卡斯帕洛夫进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深蓝为卡斯帕洛夫提供了很多很多的陷阱,给了卡斯帕洛夫不少的压力,这是否可以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开始?
Ray:是的,但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体积必须非常小,没有一个机器人的大脑中可以装的下深蓝,除非是爱因斯坦(大笑)。未来的深蓝可以以更小的体积挑战卡斯帕洛夫,或者以巨型机的体积挑战多位卡斯帕洛夫。
笔者:我们说了很多的人工智能,但是30纳米制造工艺的芯片,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上市?
Ray:这个问题你问过了,我在开始的时候就说到了,目前还处于军方实验的阶段,至于民用级的30纳米技术,可能要等到2008年~2009年,毕竟目前Intel、AMD 65纳米制造工艺产品还没有占据自己所有的生产线,Intel的45纳米技术也才刚刚走出实验室。
笔者:今年已经2006年,到2009年只有3年时间了,3年需要更新换代3代制造工艺?
Ray:没错,从180纳米~130纳米;130纳米~90纳米;90纳米~65纳米,Intel只需要1~2年,AMD的脚步相对会慢一点。2009年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三代制造工艺产品共存的情况,65纳米准备退出市场,45纳米成为主流,30纳米就像现在的65纳米处理器一样,少量上市。
笔者:那么主频呢?30纳米处理器的主频会达到多少?
Ray:今年Intel就会推出4GHz的处理器,65纳米的Celeron D处理器不知道你有没有超频过,很容易达到4.5GHz~5GHz,30纳米制造工艺的频率能够达到6~7GHz。
笔者:目前Intel和AMD均在推出双核心的处理器,以两个物理内核来获得更好的性能提升,30纳米制造工艺既然能够集成这么多的晶体管,还需要2个双核心处理器吗?
Ray:我们谈的不仅仅是处理器,还有许多别的部分,包括nVIDIA的GPU和ATi的VPU,30纳米制造工艺的芯片,并不一定需要满满的集成20亿个晶体管,不排除只集成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晶体管。集成更少的晶体管可以减少芯片的功耗和发热量。
笔者:您的意思是:Intel包括nVIDIA、ATi、AMD,还会遵循摩尔定律?
Ray:摩尔定律并不落后,从今天来看,摩尔定律的优越性还是存在的——摩尔定律依旧总结出了芯片发展的规律,唯一不同的是,摩尔定律的18~24个月的周期平均缩短了一半,就像显示芯片一样,从2001年的2百万~今天的3亿2000万,仅仅6年的时间,晶体管数量增长率就远远超过摩尔定律的增长规律。摩尔先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的理论,他的思想至今都是芯片研究的标竿。
笔者:您对未来芯片发展的走势是如何看的?
Ray:这个要说的就比较多了,GPU的发展已经超过了CPU,并且,GPU是可编程的,可以通过程序的变更提升性能。未来的CPU一样会如此,我们以后可能会为Intel、AMD处理器开发驱动程序,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人工智能方面,芯片会可以独立学习,而并非需要人类的介入——一块芯片有100%的处理能力,会有80%做一般的处理,10%的处理能力收集所需要的升级信息,并做以处理,10%的处理能力对芯片进行升级,并加以测试。这样,这块芯片就可以拥有自我完善的功能。在自我更新的同时,芯片还可以通过外界接驳进行升级。
笔者:原来可以这样啊,那为什么现在的芯片做不到呢?
Ray:1亿个晶体管,甚至都无法满足用户对性能的需求,更不会有能力自我升级;而20亿晶体管,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排除功耗上的因素,如果芯片的面积增大,还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这样的芯片会拥有更高的性能。
笔者:那您对Intel目前的Pentium M架构处理器如何评价呢?
Ray:Intel的工程师非常优秀,非常专业,Pentium M架构处理器可以说是他们的点睛之笔,低功耗和高性能,唯一的遗憾就是价格相对昂贵。不过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Intel在致力于降低售价,只是希望Intel能够把Pentium M处理器的一个BUG及早解决。
笔者:能透露一下是什么BUG吗?
Ray:抱歉,我答应我的朋友保密,用冯小刚的一部电影的台词:打死我也不说。(哈哈大笑)
笔者:已经很晚了,感谢您接受我的专访,谢谢您对于小熊在线的支持。
Ray:没有关系,我的确有一些累了,如果还有疑问,就给我写Email,我会尽力解答的。
写在最后:
结束这次专访,已经深夜1点多,笔者也没有任何的精力再来整理专访稿件。只是惊叹于目前芯片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未来芯片的自我完善功能,不知道国产芯片的技术何时才能达到这种程度。极度期待……
注:本稿件为小熊在线-jiji原创,本网为授权转载媒体,其他媒体请勿私自转载!
-
-
丁丁
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创新为立身之本的新型科技企业,尤其是以2.5D线扫相机入围机器视觉创新产品TOP10,为锂电行业乃至更广泛的工业制造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贡献。近日,《机器视觉》杂志特邀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丁丁先生,详细解读了这一创新产品的技术亮点,并就公司的创立初衷、技术创新、市场前景以及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
霍永峰
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光的世界里,每一次细微的发现都可能开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作为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的存在,“光”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视界”。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机器视觉》杂志有幸对话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永峰先生,他以其卓越的学术背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我们揭示了光学技术如何一步步“改变视界”,为智能制造与工业检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