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访>正文
日期
02/05
2007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机器视觉是我的最佳选择
收藏
2007-02-05 10:11:53来源: 中国机器视觉网5596

凌云王岩松:“机器视觉是我的最佳选择”

中国图像网记者 田晓旭

   采访凌云公司图像与视觉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岩松之前,笔者一直对凌云庞大的研发队伍深感好奇。作为一家拥有Cognex、Dalsa等众多国外知名视觉品牌代理权的机器视觉企业,以代理起家的凌云如今已经是国内机器视觉行业里的佼佼者。不仅如此,凌云也同样拥有着强大的研发团队。每次走进凌云公司的办公大厅,都会被强烈的科技氛围所感染。悬挂在大厅走廊两侧的知名科学家画像和凌云公司庞大的研发中心都为凌云增添了浓厚的科研气息。

   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环境,凌云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一流的研发人员加盟。王岩松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从研究生时跟随导师到凌云做项目开始,王岩松便被这里所吸引,也由此开始了为机器视觉挥洒汗水的历程。

从“误打误撞”的入行者到研发团队的“领头羊”

   对于机器视觉这个新兴的行业来说,用“误打误撞”来形容初入行的一些人往往更贴切。王岩松也是这样。

   2000年王岩松接触的第一次机器视觉项目便是“人民币大张检测”。当时他还在北方交通大学读研究生。“导师阮秋奇与凌云合作进行项目研发,我也有幸成为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后来随着项目的进展,我也对机器视觉愈发的爱不释手,毕业后就留在了凌云公司。”回忆起当初的入行经过,王岩松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因为参与 “人民币大张检测”项目的研发让他跟机器视觉结下了缘。整个项目研制到验收用了三年的时间,王岩松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机器视觉“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的特点也让这个务实的山西青年有了用武之地。随着对机器视觉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王岩松认识到,机器视觉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软件、热控、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光机电一体的综合。为此,他开始广泛的涉猎与机器视觉相关的技术知识,下功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目前,王岩松正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光电工程博士学位。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做技术的需要,也是深入提高自己,更好的服务于机器视觉行业的要求。

   凭着不断地努力进取和对机器视觉的执着追求,王岩松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程师走上了研发团队 的“领头羊”位置,成为凌云公司图像与视觉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从技术工程师走上领导岗位,是否感觉压力更大了?”笔者问。“应该说更重要的是责任。心中有这份责任,才能更好的着眼于公司的发展与行业整体的成长。”王岩松依然满脸笑容。正是这种责任意识一直推动着他直到今天。

对话王岩松——技术工程师眼里的行业发展

中国图像网:从技术角度来看,您认为目前国内机器视觉发展哪些环节是弱项?
王岩松:目前国内机器视觉与国外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这首先就体现在人才不足上。虽然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培养了大批的图像处理、识别等等各种专业人才,但是对于机器视觉来说,能够由理论向实践转换的建模人才严重不足。这里的建模人才,是指能够建立问题的物理模型,然后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才。目前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的大部分工程师都是使用现有的图像处理工具来进行试用,针对性和指向性明显不够。加上理论界与实际应用界的分化,致使很多工程师都是单一的应用型人才,缺乏较深刻的物理和数学知识。针对具体的项目时,往往是可以将各种工具调配来应用,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用,很多工程师都说不清楚。
   再有就是国内现有的机器视觉技术培训体系并不完整,这不利于人才的综合成长。过多的人才集中在具体的应用项目中成长,而成长的目标和指向性不够,造成很多人才都呈自由发展的态势。当然部分人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很好的锻炼,但大部分人的具体情况是在光、机、电、软件等各个方面均不能做到深入的研究。这和国内机器视觉企业的现状和规模有一定关系。举例来讲,国内现在做机器视觉系统,如果要做到最终用户的话,一个中型项目需要1年多的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说,1年多能够综合学到的专业知识面是有限的,但是在项目中需要突破的个别专业上的技术成长往往效果比较明显。凌云很多这方面的人才,3年下来可能只做2个项目,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全面性培养是不够的。包括管理、企业文化、市场等培育,都有一定的欠缺。我想,随着国内机器视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积累越来越好,这方面会越来越正规的。
   另外,国内机器视觉在技术上的发展没有足够的前瞻性和突破性。这也是国内机器视觉企业整体现状。不过目前在这一点上国内已经有所突破,和国外机器视觉行业的差距正在缩小。国内机器视觉行业里以代理公司居多,就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讲,国内机器视觉企业只有更多的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才能够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才能够使机器视觉系统更多的进入中国的工厂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包括凌云在内的一些大的视觉公司已经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自主核心产品和技术打造上,以求更好的跟踪国外技术发展,并且在硬件器件和软件核心上都有相应的突破,这是很难得的。

中国图像网:您一直在提自主研发,不知道您是否留意,现在部分新兴的视觉公司,已经不再走传统的以代理起家的道路,而是在“自主研发”的方向上寻找突破口,这是不是说明中国视觉企业整体在转型呢?
王岩松:对,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这也是国内机器视觉的下一个爆发点。因为现在的机器视觉系统整体价格偏高,这完全是由国外相关器件的价格较高导致的。国内没有自主技术和产品,只有受制与外人。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摆脱国外限制,掌握技术核心,做出更多的自我品牌,降低机器视觉的技术和价格门槛,是中国机器视觉企业的最终方向。
   对于凌云公司来讲,这方面的责任也很大。不仅仅是要有产值和利润,更多的是需要将凌云打造成为国内外一流的图像与机器视觉企业,所以面临的问题和压力更多。

后记——“机器视觉是我的最佳选择”

   从凌云公司回来的路上,笔者一直忐忑着,不知该如何下笔完成这篇访谈。依靠对王岩松先生的粗浅了解和短短几十分钟的采访,想准确诠释这样一个视觉行业里的精英人士是很难的。所幸的是随后的几天里笔者一直通过网络与王先生交谈,对王先生的谦和与认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王岩松看来,一丝不苟是一个技术工程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从现在来看,虽然自己更多的是一个技术+管理的引领角色,更多的时候还要深入到项目和技术的一线中。”已经身为研发中心的副总的王岩松对于自己是一个工程师的认识却从未改变。

   当问及是否会在这个行业里继续下去时,王岩松的话让笔者深思很久。“对于机器视觉行业来说,应该是我的最佳选择。”是啊,对于机器视觉这块有待开垦的“土地”,需要太多如王岩松勤恳敬业的专业精英人才。有了他们,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兴起指日可待。

  • 陈坚松

    访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访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坚松
  • 丁丁

    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创新为立身之本的新型科技企业,尤其是以2.5D线扫相机入围机器视觉创新产品TOP10,为锂电行业乃至更广泛的工业制造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与贡献。近日,《机器视觉》杂志特邀杭州灵西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丁丁先生,详细解读了这一创新产品的技术亮点,并就公司的创立初衷、技术创新、市场前景以及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 霍永峰

    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光的世界里,每一次细微的发现都可能开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作为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的存在,“光”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视界”。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机器视觉》杂志有幸对话成都恒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永峰先生,他以其卓越的学术背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我们揭示了光学技术如何一步步“改变视界”,为智能制造与工业检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