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2
- 2019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水立方冰场转换结构完工
未来同时拥有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泳池可转换为冰壶场地
昨天上午,随着*一块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完成,作为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的国家游泳中心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圆满完成——“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其实,自从四年前北京再次与奥运结缘、将成为国际上*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开始,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场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的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的冬奥场馆建设改造工作就以“冬奥速度”、“冬奥标准”全面展开,也为世界奥运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提供了“中国经验”。
“水立方”变“冰立方”承接冰壶相关比赛项目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这里将改造成“冰立方”,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
昨天上午,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在施工现场介绍,“冰立方”将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凭借这套可拆卸的制冰体系,将来“水立方”同时拥有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制冰设备和冰层拆除后,冰场即可还原为泳池。按照计划,未来春夏秋三个季节“水立方”将用于水上活动,冬天则用于冰上活动。
他介绍,在国家游泳中心的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中,支撑冰面的可转换钢结构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特制钢材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紧固结实。“钢架上方铺设了1500块1米见方、厚度达100毫米的预制混凝土板,在预制混凝土板安装过程中,每名工人需使用卡尺进行精密微调,水立方冰水转换结构的总误差将控制在毫米级。”
按照施工计划,冰壶比赛场地FOP区体育照明、场地及制冰系统、空调系统改造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年底即将进行冰壶比赛。
“冰立方”充满黑科技5G物联网技术入驻
冰水转换除了要解决可转换冰面问题,还要攻克一些环境难题。为此,“水立方”联合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各方先期开展了科研论证,重点研究了改造工程涉及的冰场可转换结构体系、冰壶场地热湿环境、冰壶场地体育照明、场馆综合节能和场馆建筑声学等5项具体课题。
据悉,改造完成后的“冰立方”不仅功能增加,更将实现智能升级。后续场馆将进一步推进实施基于5G的物联网技术,更好地为运动员、观众、场馆管理者提供智慧化服务。全新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变化,为冬奥冰壶比赛提供完美环境。
此外,此次“水立方”还增加了膜结构空腔自然通风,通过开启顶部的这些空腔,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冬季蓄能降低场馆热耗。“水立方”将利用空腔降温技术,让空腔夹层内的热空气向上变动并与室外空气循环,以此可有效降低空腔温度10℃。
为特大型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提供“中国经验”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昨天的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双奥场馆”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北京国资公司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高水平完成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网球中心、曲棍球场和射箭场5大奥运场馆的投资建设和赛时保障任务。在后奥运时代,实现鸟巢、水立方的稳定运营和持续繁荣,为突破特大型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另据了解,作为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工程,被喻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如今也从当初的一个概念效果图转化成了切实可以实施并已雏形初现的体育场馆。今年底,国家速滑馆将实现封顶封围,22条飘逸流畅的“冰丝带”将在奥林匹克公园飞舞,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