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08/03
2021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AI解锁无人时代 仍需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收藏
2021-08-03 16:00:09来源: 中国视觉网

近几年,科技企业在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时,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广受诟病。数据作为驱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安全也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安全。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给数据的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验证码登陆、移动在线支付、人脸识别门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蓬勃发展,数据也被视为一种无形的资产。然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伴随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

近几年,科技企业在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时,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广受诟病。数据安全成为当今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关键紧迫议题。

数据安全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日,桔视记录仪等25款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此前,在上海车展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中,特斯拉公布了维权车主车辆事发前半小时的行车数据。该行为引发了众多争议:车企该不该将行车数据公开?人们如何确定数据的可靠性?

没有大数据的收集和基础,人工智能是无本之木。数据作为驱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安全也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安全。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给数据的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驱动业务的开展,让数据安全对城市运转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数据一旦遭到攻击,就意味着业务会停转,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最近几年,360公司接到大量医院的报警,称医院网站被勒索软件攻击之后不能进行手术,不能给病人挂号看病。

近年来,城市也成为了网络勒索的重要目标,而且网络攻击的对象不仅限于电脑、手机、设备、系统,还逐渐扩展到数据。人工智能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具有极强的隐私性与领域扩展性,关乎个人信息安全甚至国家信息安全。对政府、城市公共事业单位的数据勒索,会造成城市运转和服务陷入停摆。今年5月,美国最大的燃油输送管线遭遇网络攻击被迫关停,导致美国东海岸45%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供应受到影响。

业界认为,针对上述情况,要让人工智能技术的头顶上高悬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数据输入、分析等过程都存在相应风险

数据非法跨境流通可能危害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数字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非法使用,可能侵犯公民的权利和隐私;算法的偏好可能加剧社会的偏见或歧视,威胁公平正义;无人驾驶汽车紧急避险等智能决策可能威胁特定人群的生命……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智敏在人工智能大会安全高端对话上指出,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发展风险同时并存,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安全问题,同时还涉及伦理、法律和国际规则等相关问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在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一方面加速了传统数据安全问题。

人工智能大规模的运用使得过度采集数据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型数据安全的问题。人工智能的算法对数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可能会带来数据投毒等新型数据安全挑战。

算法、模型和数据构成机器学习三大基石。腾讯朱雀实验室首席AI安全专家朱季峰在人工智能大会主题论坛上表示,以算法构建过程中上下游的产业链来看,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分析、模型的训练、模型的决策、模型的上线部署应用以及模型的改造过程当中都存在相应的风险。

例如,在数据输入环节,如果攻击者控制了数据来源,或者攻击者能够对收集数据的设备本身产生安全攻击,最终将通过这个链条影响到算法模型。如通过超声波影响陀螺仪,最终可以使无人机坠落。或者在模型决策阶段,可以通过物理攻击,使得自动驾驶车辆最终视觉识别系统出问题,这样可能影响车辆自动行驶或者对行人的判断。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的滥用带来失控风险。验证码验证机制首当其冲。朱季峰介绍,早在2017年,地下的黑产就已经开始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做二维码识别训练。资料表明,80%以上验证的准确性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完成线上的注册,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3大系统共筑数据安全防火墙

人脸识别技术依托于对海量视图数据的分析,因而数据安全直接影响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实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是技术寻求落地进程最快、应用最早的训练场。

达闼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表示,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到数据传输,解决数据网络安全问题有很多手段。从网络和数据角度要完成三个重要的任务——物理隔离、网络隔离、应用端到端的保护。

除了技术,我国利用法律武器在数据立法上也做出了探索。

今年6月,我国颁布了《数据安全法》,9月1日将开始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提出以数据分级分类为核心,搭建数据安全的监管制度,要求强化落实各级数据处理活动主体数据安全保护的义务与责任,为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提供法律依据。另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即将进入三审阶段,两项法案相辅相成,推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治理进入全新阶段。

目前,上海正研究立项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分级分类应用规范的地方标准,将成为全国首个立项的人脸识别的地方性标准;开展全市人工智能数据立法调研,规范数据确权,数据共享等重要内容,推动可信人工智能的研究。上海市人大也正在起草《上海市数据条例》。

此外,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赛博网络安全产业创新研究院共同发起筹建数字身份与数据流通信任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基于数字信任技术的产学研生态合作,开展隐私计算、区块链、前沿密码等数字信任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中国机器视觉网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