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09/13
2023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易思维:为工业“智”造添“慧眼”,推动汽车制造围绕机器视觉技术的智能化升级
收藏
2023-09-13 11:46:57来源: 中国机器视觉网

机器视觉是工业制造的“眼睛”,是与工业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图像的智能分析,使工业装备具有了基本的识别和分析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落地,机器视觉逐渐深入到了工业生产的各种场景之中。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有一家集工业机器视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应用于一体的“隐形冠军”企业——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30913114943.jpg

坐落于杭州市滨江区的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国产自主品牌,自2016年加入中国汽车制造跑道后,易思维迅速占领市场,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在视觉检测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汽车制造围绕机器视觉技术开展的智能化升级进程。

开启“智”造新“视”界

走进易思维的工业视觉检测实验室,仿佛进入了真正的汽车生产车间。不论是在冲压、焊装,还是涂装、总装等场景,都有机械臂在繁忙地挥舞着。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些机械臂上都装有红色的视觉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是易思维的核心产品,相当于给工业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在它们的帮助下,工业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根据传感器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易思维创始人郭寅介绍,测量、检测、引导、识别是机器视觉的四大类应用场景,易思维致力于通过高性能视觉检测成套技术与装备,将这四大场景落地于汽车制造行业。“我们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场景,解析出前端装载的视觉传感器需要具备哪些功能,达到哪些性能,从而进行专业化构建。”郭寅说。

微信图片_20230913114943_1.jpg

走进易思维的工业视觉检测实验室装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臂正在繁忙地挥舞着

在涂装环节,依靠视觉传感器的定位引导,工业机器人开始对汽车车身进行自动化涂胶、喷漆,经过喷漆烘干后,漆面视觉检测传感器会对车身的油漆面进行检测,发现、记录每一处瑕疵,再结合机器人打磨抛光技术对缺陷进行精确自动修复。“在过去,检测、打磨、抛光等步骤都依赖于工人眼看、手摸,现在利用工业视觉的解决方案,显然更加高效。”郭寅介绍,工业制造领域的机器视觉在注重高效的同时,也要求高精度。以漆面缺陷检测为例,检测精度可达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0.1毫米,几乎达到了人眼极限。

高节拍、高柔性、大批量是现代汽车制造的特点,在焊接、胶接、铆接等连接工艺基本已全部实现自动化的今天,质检、搬运、装配等环节却依然大量依赖人工,给工业机器人装上机器视觉这双“慧眼”后,可完美解决这些遗留的自动化难题,助力汽车制造企业走完自动化升级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在冲压车间,一个个钢卷经过裁剪变成了一片片汽车前盖,等待着作为冲压件被装入料箱,送往焊装车间。很难想象,目前国内95%的产线上,冲压件的装箱仍旧依靠人工,费时费力。“冲压件的自动装箱是我们探索的新场景。”郭寅介绍,通过视觉传感器分别对料箱、料件进行扫描,引导机器人轻松完成从皮带线抓取到料架装箱的搬运任务。

参观过程中,一台焊接完毕尚未涂装的车身,俗称“白车身”映入眼帘。它由许多零部件拼接而成,经过组装,其质量是否合格,需要再进行100%全检。

微信图片_20230913114943_2.jpg

通过机器视觉对“白车身”进行检测

“通过机器视觉获取测量信息,可对拼接后的整车关键尺寸进行自动检测,三四米长的车身,尺寸偏差不超过两毫米,视觉检测设备精度要求高于0.2毫米。”郭寅说,依靠生产线上这些装载了“慧眼”的工业机器人,实现从定性评估到定量分析,确保每一辆汽车在下线时都能质量过关。

领先与引领

眼下,国内外涉足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不胜枚举。诞生于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下,易思维的独特之处便在于,专注汽车制造领域,为其量身打造专业设备。“相较于很多创业者,我们是幸运的。”郭寅坦言,大学的两位导师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探索机器视觉在汽车智造领域的应用,因此,在起步阶段,导师就为他们选好了赛道。

2016年6月,郭寅创立了易思维(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初创团队的核心技术成员都毕业于天津大学,出自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怀揣着对所学方向与汽车制造领域的热爱,他们走出校园、实验室,进入市场。然而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在汽车制造现场,存在着强光、焊接飞溅、粉尘、电磁等多重因素的强烈干扰,如何在不稳定生产环境中确保视觉检测系统的高稳定性?这成为了易思维团队必须直面的考题。

“一根普通的视觉线缆都需要投入大量测试验证资源以保障其在工业现场的稳定性。”从基础研发做起,经过数年攻坚,目前,易思维已解决并实现了现场环境下视觉检测系统的高稳定性、强适应性和高精度问题。“公司在2016年成立时安装的设备,目前依旧稳定运行。”郭寅说。

微信图片_20230913114943_3.jpg

易思维已实现现场视觉检测系统的高稳定性、强适应性和高精度应用

2017年,易思维的订单额突破1亿元,为其后期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易思维落户杭州滨江,当地良好的人才氛围和全产业链生态,为其吸引优质人才、项目提供了绝佳的产业环境。过去几年,易思维将主体业务聚焦在汽车制造的机器视觉应用这一个细分领域,通过主动调研或用户反馈的方式,寻找汽车行业相似的痛点,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在梳理行业共性需求的同时,我们围绕投入成本、开发难度、未来市场空间进行评估。做出决策后,与头部客户建立联合开发的项目,做场景落地。”郭寅介绍道。以易思维与一汽大众合作共创的油漆车身表面缺陷自动检测与自动修复系统为例,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自动检测与修复闭环。再比如,其与上汽大众合作共创的车身补焊视觉定位技术,得到了中外双方技术认可。目前,这些成果均已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而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汽车制造都是通过人工检查及高成本精度工装的方式来保证产品质量及精度,易思维在机器视觉方面的创新,无疑为整个行业带去了新的解法。

微信图片_20230913114943_4.jpg

油漆车身表面缺陷自动修复系统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做汽车制造领域最专业的机器视觉供应商。”围绕该定位,深入调研行业痛点,易思维聚焦客户提质、增效的两大诉求,正在不断完善包含尺寸、外观、连接工艺质检和搬运、装配、加工自动化提升在内的六大应用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同时努力帮助客户打通各工艺环节数据,为实现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努力为整个行业带去新的认知。

经过数年深耕,易思维已连续多年成为国内汽车制造机器视觉应用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几乎实现了细分行业应用的全覆盖。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的同时,易思维也一直在思考,除了汽车制造,还有没有其他方向可以探索?于是,他们开始布局全新的应用板块——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的机器视觉应用。

微信图片_20230913114943_5.jpg

易思维将目光投向了新赛道——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的机器视觉应用

“把视觉传感器架在专业的检测车上,对沿线轨道、隧道和接触网进行检测。或是架在检修库里,方便每天车辆入库时的自动化检测,从而替代每天人工的巡检工作。”郭寅介绍了大致设想,“这个项目从2020年就启动了,计划于2023年10月及年底分别在广州地铁、杭港地铁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现场调试阶段。”

从进口替代到走出国门

在中国,汽车行业设备供应商以进口品牌为主。作为一家国产机器视觉供应商,自2016年成立后,易思维一直走的是进口替代的道路,也就是汽车制造的设备国产化。

“汽车行业主要的技术标准都来源于欧美日,由于国产设备很难获得认同,一开始在拿项目时确实碰到不少困难。”回忆起易思维拿到的第一个项目,郭寅印象深刻。“当时去拜访客户,他们告诉我设备只能是进口品牌,标书上也确实是这样标注的。”

最终,经过郭寅的“五顾茅庐”,客户终于被他打动,划掉了要求必须是进口设备的废标项。“当时我们的设备能力距离欧美日有差距,因此,我们的优势体现在价格和服务上。”多年过去,如今,易思维的产品应用已覆盖国内 200 余个主机厂及零部件厂,客户覆盖率达到95%以上;每年主机厂客户新增市场份额占据全国市场的60%以上。

微信图片_20230913114943_6.jpg

易思维的产品在国内汽车整厂的应用

“现在欧美日的友商们去到客户那里只会说一句话——‘我比易思维便宜’。”郭寅拿出一份国产新能源汽车焊装车间的设备品牌清单,清单上明确列出了汽车厂采购设备的范围。

“从清单上标注的国旗不难看出,设备的原产地几乎以欧美日为主,中国仅有4类设备入围,其中易思维占3席。”郭寅表示,“虽然易思维在行业中的体量不大,但依然希望能为汽车制造设备国产化打头阵,给后续国内想要涉足这个领域的同仁们以信心。朝着这一目标,易思维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文章来源于易思维、人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