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29
- 2024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汇川技术2024年的营收收入目标为同比增长15%~35%,归母净利润5%~20%。”汇川技术高管表示。近期举行的业绩会上,汇川技术董事长兼总裁朱兴明、董事会秘书宋君恩等公司高管悉数出席。在这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业绩交流会上,信息点颇多,管理层对人形机器人、出海战略、车企动力总成自制等关键问题予以回应。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自制没有规模得不偿失。越来越多主机厂将走向他制为主和自制为辅共存的状态。
在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首年盈利的同时,汇川技术官宣将其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动力”),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联合动力是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的业务主体,本次分拆完成后,汇川技术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联合动力的控制权。
人形机器人进展几何
纵观2023年,汇川技术全年实现营收304.2亿元,同比增长32.21%;汇川归母净利润达47.42亿元,同比增长9.77%,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达到40.71亿元,同比增长20.12%。
综合来看,汇川盈利能力仍较为客观,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1.66%,同比减少了2.65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下降1.46个百分点,维持在33.55%。汇川技术高管回应称,毛利率下滑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变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毛利较低,且销售占比提升。另一方面,汇川所在的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产品价格下调影响。
细看汇川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梯和轨道交通四大业务板块。通用自动化表现抢眼,仍为汇川的业务支柱,报告期内,汇川通用自动化业务营收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公司总营收达到49%。
在业绩会上,汇川披露,公司通用伺服系统、中高压变频器、SCARA三个领域全国市场份额第一,中小型PLC市场份额15.3%,全国第二。汇川技术高管认为,这得益于公司采取“战区+行业”的打法,并在多种行业推行多产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其次,抓住诸如空压机、空调、纺织等传统行业结构性改善的机会。
会上,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还透露了人形机器人研发时间表。他表示,2023年汇川开始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今年进一步加大投入。第一步,人形机器人将解决工业场景中工业机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需要2~3年的时间;第二步着眼于类工业场景,介于to b和to c之间,同样需要2~3年的时间,最后再进入服务机器人市场。“人形机器人是万亿赛道,对汇川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朱兴明谈到,汇川尝试通过人形机器人实现从to b业务向to c业务的转变,这个时间会很漫长。
轨道交通则是汇川四大板块中营收最弱的一项,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5亿元,同比增长20%。汇川技术董事会秘书宋君恩提到,2023年汇川在轨道交通领域新增中标订单12.7亿元,牵引业务突破了南京、济南、广州、重庆等空白市场。
回应车企自制问题
据介绍,汇川新能源汽车产品涵盖电控、电机、电源和动力总成,2023年新增定点客户达到30个,覆盖全系车型,在电控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经过多年持续投入,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达到94亿元,同比增长80%,首次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宋君恩表示,新能源汽车业务毛利率目标是做到20%以上,未来争取5%~10%的利润率。会上,朱兴明正面回应了新能源汽车车企自制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问题。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进入冷静期,冷静期的特点是车企将以盈利为目标。
盈利则要求主机厂车辆出货具备一定规模。2023年,汇川进行财务模型推演得出,若在原有平台上开发产品,单品出货量不超过30万台,很难实现盈利;若平台从0开始,单品出货量不到50万台难以盈利。
朱兴明谈到,如果出货量达不到规模,必然会提升车的成本,降低车辆的毛利率,直接影响车的综合竞争力。“自制只是帮助车企有限增加脸面,规模和平台搭建不够完善,综合考量成本不划算,汇川的对手不是欧美Tier 1的企业,而是主机厂。”朱兴明认为,汇川目标是帮主机厂降低10%到15%的成本,电控自制没有规模,便是得不偿失。越来越多主机厂将走向他制为主和自制为辅共存的状态。
朱兴明谈到,目前,汇川电控是第三代产品,目前第五代原型样机已研发成功,在碳化硅器件国产化时代,唯有超强的产品力才能不断赢得市场,才能在竞争中活下来。
出海是第一战略
随着国内竞争加剧,一批中国企业开始加大海外布局,汇川技术也不例外。汇川技术提出了“借船出海和行业线出海”的概念,将海外市场分为欧美和非欧美市场。欧洲市场以行业线拓展为主,非欧美市场采用现有的产品以及行业解决方案覆盖。
宋君恩称,借船出海指的是中企海外建厂、中国OEM设备厂商在海外建厂和OEM设备出口等三大场景,这些都是汇川在海外市场的机会。2023年,汇川技术海外营收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90%,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汇川将加大行业线出海与借船出海的拓展力度。汇川未来海外市场收入要占到公司整体收入20%~30%。”宋君恩称。
海外车企电动化进程慢于中国,但是全球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并没有改变,有望带动汇川海外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增长。朱兴明谈到,未来几年,出海将是汇川的第一战略,海外市场是中国市场的3~4倍。根据朱兴明的研判,海外客户最核心的诉求是中国制造的稳定性。需要汇川能够克服各种干扰,成为向海外提供全套服务的供应商。欧美区域是汇川出海战略的重心,全球高端制造业大多坐落于此,行业内企业追求性价比和高端差异化。
汇川在欧洲以德国斯图加特为中心,规划了研发中心。并且,汇川在匈牙利布局工厂,海外产品将在此制造。产品根据供应链分为两类,一类采用中国供应链;另外一类依赖本土供应链制造,这也是国外客户的要求。
朱兴明谈到,尽管在匈牙利制造产品,综合成本会增加10%到20%,但国外客户仍然愿意为此买单。在非发达经济体中,汇川重点瞄准的是印度市场,正从销售中心逐步演变成为系统集成中心,预计今年到明年在印度建设制造中心。
(文章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