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2
- 2016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技术出身的新松机器人总经理李正刚今年刚好50岁。30多年的时光,他都奉献给了机器人制造领域,可谓是相当的“专一”。问及原因,他的回答简洁明了:“因为喜欢。”
在纯粹的热爱之下,李正刚的求学和从业之路可谓顺风顺水——1987年浙大机械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沈阳第三机床厂(目前为沈阳机床集团)负责机床设计。踏踏实实干了5年之后,他打算进一步深造。1992年,他考取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师从于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团队,主攻机器人应用研究。从此,他与机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国内机器人应用行业起步,李正刚所在团队开始尝试把工业机器人推向市场。1999年,中科院系统改制,全国几百家相关的研究所转制成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2000年4月底,新松正式挂牌成立。
“机器人制造是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不是几个人单枪匹马可以做的。新松的今天,也是建立在积累了30多年的基础之上才实现的。”
生产一味追求低成本,会把行业做垮
在新松工作期间,李正刚先后待过三个城市:沈阳、上海、杭州。在他看来,这三个地区环境差异极大,对新松的发展是相当大的挑战。
“北方重工业基础好,但是位置偏远,项目也少。上海国际化程度高,有不少高端外企进驻,各方面资源积累雄厚,我们的机器人在企业里做配套对接的时候效率往往很高。”
而浙江,则是完全不同。李正刚说,浙江的工业基础单薄,以民营企业居多,这是劣势,也是优势。一方面,企业想要满足各种发展需求,会频频遭遇瓶颈;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活力强,可以摆脱各种牵制和压力,轻装上阵。
随着公司业务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长三角一带,整合了市场、人力等资源且创业氛围浓厚的杭州,由此成为新松发展的新基点。2010年底,新松落户杭州。
在浙江,新松的发展“痛并快乐着”。其中最大的困扰是,客户觉得新松的产品价格太高。
“浙江很多民营企业,都走中低端路线,附加值很低。这样的企业对于机器换人的意愿和实力都比较低,往往会很在意价格,觉得我们开价太高。但我们需要保证技术、服务和品质,这些少了资金都无法运转。”尽管如此,李正刚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姿态:“生产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否则会把行业做垮。产品质量才是第一位。”
机器换人的价值,不只在于“省了多少工人和钱”
在杭州的这几年里,虽然因为设备价格问题在和企业交涉当中遇到了不少障碍,但李正刚明显感到了形势在发生变化。“很多民营企业意识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是要走上规模化、正规化的道路。所以,浙江的机器人产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两年前浙江有一家工厂找到他们,希望机器换人。新松为其设计了一条生产线,但工厂只愿意出一半的价钱,最后选择了另一家“实惠”的公司,结果做砸了,整个生产线形同虚设。现在这家工厂又重新回来向新松求助。
通过“机器换人”能换下多少工人、增进多少产值?
对于这个被太多企业所追问的问题,李正刚感触颇多。他说,浙江很多企业理解的机器换人,都还停留在很静态、很片面的状态,比如说引入一台新的设备,可以替代多少劳动力,省下多少资金。生产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是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这是机器换人的最核心价值。所以说到效果,应当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
- 上一条:机器人产业处于探索阶段 警惕过热风险
- 下一条:广东工业机器人研发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