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2
- 2017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家庭安全也越来越严重,市场上各大品牌的智能家居安防产品层出不穷,为用户解决看家之忧。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的用户在购买智能安防套装产品后,三个月内明显减少使用频率,更有将近30%的用户在购买半年后不再使用安防产品。是什么缺陷让高科技智能产品沦为角落里的玩具呢?
频繁报警推送多,逼死强迫症
如果你打开手机,发现某App如上图所示,你还愿意打开它,并把里面的消息挨个浏览一遍吗?这并不是段子,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哭笑不得的真实场景。
同样,智能安防产品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由于设备无法调整灵敏度和报警条件,稍有风吹草动,就频繁向App推送告警通知,导致真实的告警信息被埋没,久而久之,不仅逼死了强迫症,也让用户们选择忽视App推送通知,产品也变得形同虚设了。
不能区分用户行为与真实告警,现代版“狼来了”时刻上演
试想周末在家时想要开窗通风,不小心触发了智能门窗磁装置,“滴答”一声,手机就收到了告警推送;去客厅看电视时经过走廊的红外装置,又是一条告警......
这种现代版“狼来了”在安防产品中并不少见:由于缺乏告警条件与场景设置,很多智能家居在监测时无法区别用户行为与真实隐患,导致误报警情况多有发生,而等到真正发生安全隐患时,用户早就“见怪不怪”,任其发生了。
网络一慢,设备瘫痪
安防问题的发生往往只在短时间内,因此对智能安防系统的需求大多是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如果网络状态不稳定或出现异常,又恰逢家中无人修理,产品立刻与App断开连接,云存储等功能也将全部瘫痪。若此时赶上小偷造访,再高科技的产品,也只能沦为摆设了。
使用场景单一,小偷不是演员
市场上智能安防产品的使用场景大多较为单一,工作模式固定无法更改,如同设定好的“剧本”,以守株待兔的理想化模式进行抓贼工作。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偷不会甘心做“演员”,单一的模式极易被破解,如果无法因地制宜地根据自己的居室场景自定义安防模式,安防设备的功能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