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06/06
2006
咨询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视觉公司(十三)
收藏
2006-06-06 10:09:19来源: 中国视觉网

什么是“工业生产”?什么是“生产线”?
    常常听到同行抱怨客户这讨厌那招不烦。这我完全同意,客户总是这样的:花一分钱希望得到一块钱的东西。但听久了,我却又有了新的发现:并非所有的抱怨都合理,甚至有时候错在我们。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美国某公司的公司宗旨1,客户永远是正确的。2,客户有时也会错误。3,当2发生时,请参照1。当然,我个人也认为这样的解释过于极端,这里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但为什么说有时候错在我们,这就是我们并不完全理解我们的客户,也就不能够站在客户角度上考虑问题。

    大家都知道,视觉行业要发财,还是要* 工业生产型的客户。因此,我们的视觉系统,大多被使用在客户的生产线上。至于我们视觉行业与工作生产的关系,绝对没有绝大多数同行所理解的那样简单。这就要从工业生产基本运作模式说起。生产型企业,与我们视觉行业常见的代理、集成类的生意不同。开一家厂首先需要极大的前期资金投入,以汽车组装生产线来说,一条上千万美元的线都只能算是“毛毛雨”。那么如此巨大的投资,以及生产线运作的成本(如,操作员工资)该如何收回?同时还要给老板赚钱?这就引入了一个关键性的指标——产品出产率。每样产品的出厂成本都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精确的结果。举一个例子,一罐可乐的出厂价为20分人民币(数字并不准确举例而已)。通过计算,扣除生产一罐可乐可变成本12分,那么,一罐可乐的出厂利润为8分。那么,一条生产线,每分钟的产品出产率为600罐,也就说一分钟这条生产给厂家赚取4800分(48块)的毛利。那么一天24小时不停地生产,利润就是69120块,从中扣除固定成本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产品的出产率就是标致一条生产线营利的重要参数。

    现在假设某可口可乐厂用了视觉系统,但系统运行状况不理想。造成了如下两个问题:1,视觉系统运行速度过慢,每分钟只能检测500罐;2,误判率过高达3%。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两个结果给客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视觉系统使生产线速度从600/分钟,降50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可乐厂就将损失69120 – 57600 = 11520 块。再加上3%的产品被当作次品剔除了,那每天就共损失13248块钱,那么一年下来呢?再乘上个365。再假若现在你是客户,让你摊上这样的视觉系统,你又会如何?

    回来本节的主题上来:什么才叫专业的技术?在我看来如果连这几个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的话,纵然有高深的算法基础、高强的开发能力、超凡的硬件知识也是无用。关于目前国内视觉公司的技术实力的问题,本人一次又一次地与国内的同行们发生争执。争执的焦点在于:国内同行们认为我过于轻视了同行现有的技术水平;而我又坚持地认为国内同行其实是自视过高。有不同观点肯定是好事也很正常,这样大家才可以共同进步。个人看来就国内视觉市场目前同行们的水平而言,关键还是在于观念的认知。我坚持认为(或许有朋友觉得我过于矫情),国内同行要具有能够与国外公司一较长短的专业的视觉技术能力,就先需要具备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意识。即,先要了解产品、产品化、工程、工程化、生产、生产线这几个基本概念。

    本节文章重在讨论国内同行技术人员观念之偏差,离真正的与技术相关的算法应用、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讨论相去尚远。但观念之差是方向之差,是一切技术及经验的最初起点。其实所谓“专业”与“不专业”之区别,实在是相对而言。其实世事何尝不都如此呢?正如视觉中的灰度值一般,真实纯黑或是纯白的时候极少,绝大多数是处于两个极端的某个点。区别不过是,这个点比那个点白一点,那个点又比这个点黑一点。同理,我与国内同行的争执也在于此:我认为与本人看惯了的国外的公司相比,国内同行们的水平确实太过有限。曾与一位大佬级的好朋友吵得拍桌子瞪眼,起因就是我指其公司技术不够专业,这令她很难接受。这里,我把我问她的问题也同样问所有朋友:“自己去统计一下,在你经手的所有项目中,有多少项目完成得漂漂亮亮,没有留一屁股烂帐让客户指着鼻子骂?这个比率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在专业与非专业两点间,另设的一个相对客观的阀值:客户满意度。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