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10
- 2025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引言
在工业无损检测领域,技术的革新往往能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当传统目视检测面临复杂工况的限制时,一种结合光学成像、结构光测量与智能分析的先进技术正在重塑目视检测的范式——即全自动目视检测(AVT)。该技术通过跨学科技术的融合,重塑了工业质量控制的基础逻辑。作为中国唯一掌握该技术全链条服务能力的企业,卜尺三叠(北京)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正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技术壁垒,在无损检测领域构建起质量的防线。
一、AVT技术核心
AVT(Automated Visual Testing)技术并非传统视觉检测的简单数字化升级,而是光学工程、结构光测量、智能分析等多学科技术融合的系统级创新。其技术架构以两大核心模块为基础,构建了从缺陷识别到量化分析的完整闭环:
合格焊缝
G级严重氧化
氧化评估(D-Code)基于光谱分析与色彩模型建立了工业检测的“视觉神经”。针对CRA复合材料等特种材料,该系统通过标定试块建立了七级氧化等级标准——从银白色到黑色的色彩演变中,精确捕捉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氧化程度。在“四川盆地铁山坡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开发产能建设”项目中,通过D-Code传感器检出582道氧化程度超标的不合格焊缝,提前排除了因氧化导致的耐腐蚀性能衰减隐患,这种能力在高含硫的强腐蚀气田管道建设中至关重要。
一维
二维
三维
几何成形检测(G-Code)则如同工业构件的“三维CT”,基于结构光投射与激光位移传感原理,构建焊缝的毫米级三维模型。当管道环焊缝出现错边(≥1.0mm)、内凹(≥0.9mm)等成形缺陷时,系统通过三角几何关系计算,将结果数据化、平面化,并可渲染为可视化三维视图,精准且直观,为操作员的快速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在渡口河项目2970道焊缝检测中,G-Code传感器识别出734处超标成形缺陷,实现了“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的检测维度升级。
二、AVT技术突破
在极端工况与精密构件检测中,AVT技术通过跨领域创新突破了传统方法的“不可能”,其应用价值在三大场景中尤为凸显:
复杂环境适应性在高含硫气田检测中展现战略意义:
西南油气田的双金属复合管道(外部碳钢+内部不锈钢)建设面临工艺要求严苛、作业环境复杂、管径小、检测等级要求高等挑战,传统内窥镜无法深入长距离管道内部实现精确的氧化程度识别和尺寸测量。AVT设备通过FPV-A向导航模块与ALC检测模块的协同实现了长距离焊缝的精准定位。模块化的结构使AVT设备具备过弯能力,能够适应西南地区高山陡坡中弯管较多的复杂工况。一个检测机组负责多个建设机组的焊接检测,这种协作模式要求检测机组每天需要多次转场,AVT设备的电池供电方式摆脱了对现场供电条件的依赖,高度集成和轻量化的设计使设备具备快速移动和转场能力,完美地适应了现场转场的特性要求。
微观缺陷识别力解决了小管径管道的检测难题:
西南油气田的CRA管道多为168/219/323/355/406的管道,传统内窥镜存在成像畸变、照度不均匀、分辨率低、成像不连续、聚焦困难致成像模糊、无法测量焊缝高度等多种应用问题。AVT技术通过D-Code传感器与G-Code传感器的集成,配合阵列光源组设计和自研的数据化采集软件,实现了微小畸变、均匀照度、百万级分辨率、连续成像、高精对焦和归一化颜色采集与显示,实现了目视检测的高精度化、数据化、可分析化和工艺标准化。
数据化的采集与分析重构了目视检测的逻辑:
传统的目视检测以人眼、放大镜、内窥镜、焊接尺等进行表面检测,检测结果不能量化和记录,容易造成采集结果不全、分析结果不准确、易发生漏检和检测结果无法追溯等问题。AVT系统将目视检测的可见光信息转化为数据化采集、数据化分析和数据化保存,可实时生成包含氧化等级、成形结果、联动扫描融合数据、缺陷类型的可视化报告——更重要的是,系统建立的“缺陷数据库”可支撑工艺优化:通过分析铁山坡项目中1481道焊缝的缺陷分布,发现焊接电流参数与未熔合缺陷的相关性,推动施工工艺的改进。
三、卜尺三叠:中国AVT技术唯一构建者
在国际目视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滞后,无法跟上高含硫气田开发应用需求的背景下,卜尺三叠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坚,实现了从设备研发到工艺制定的全链条突破,成为国内唯一具备AVT完整服务能力的企业:
技术服务矩阵
专业检测方案定制: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提供从检测设备选型(如APIS-30系统)、工艺规程制定到报告解读的全流程服务,例如为CRA复合管道检测定制氧化等级验收标准。
复杂环境检测能力:攻克小直径管道(如φ168mm复合管)、高含硫气藏等极端场景检测难题,采用ALC模块与动力导航系统实现管道内全自动检测。
全链条质量管控:依托D-Code与G-Code双传感器技术,覆盖从原材料表面检测到服役设备定期巡检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监控。
铁杆项目实证
铁山坡项目:高含硫气田的检测攻坚
2022-2023年,卜尺三叠团队在四川铁山坡项目投入4套AVT设备,完成1481道焊缝检测。数据显示,项目主要缺陷集中于错边、内凹与未熔合,通过AVT技术精准定位后,推动建设单位针对性改进工艺,为高含硫气田管道安全筑牢防线。
渡口河项目:焊接质量的进阶突破
2024年“四川盆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开发产能建设项目 ”项目中,团队采用6套AVT设备完成2970道焊缝检测,整体合格率达86%(高于铁山坡项目52.5%)。检测发现缺陷主要集中于错边与内凹,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助力项目实现焊接质量的显著提升,成为油气田检测的标杆案例。
技术创新实践
在检测中,团队运用AVT技术成功识别E级(连续黑色氧化)、G级(连续COKE氧化)等严重缺陷,结合NOR、AWS等国际标准进行判定,检测准确率达99%,数据可追溯性满足油气、核电、航空等高端领域要求。
四、技术赋能产业
AVT技术的价值早已超越检测本身,正在工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变革性作用:
从“人工经验”到“数字精准”:传统目视检测依赖人工经验,效率低且主观性强;AVT技术通过量化指标(如氧化等级、几何尺寸偏差)实现标准化检测,渡口河项目数据显示,其缺陷识别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以上。
全生命周成本优化:通过早期精准识别缺陷,避免因隐患引发的停机维修或安全事故。以铁山坡项目为例,AVT技术提前发现的氧化、错边和内凹等若未处理,可能导致管道腐蚀穿孔,预计可减少后期维护成本40%以上。
推动行业标准升级:卜尺三叠在项目中严格遵循SY/T 7464、NORSOK M-601等标准,并通过实际检测数据反哺标准完善,例如为工业管线不锈钢氧化颜色验收标准提供数据支持、参考依据和可靠建议,并最终被业主与标准委员会采纳,推动了行业检测规范的精细化发展。
五、AVT的进阶之路
随着AI算法的深化、5G无线传输技术的普及以及各行业对目视检测的要求细化,卜尺三叠正推动AVT技术向“智能化”、“无线化”、“多领域”发展——如油气管道建设的焊接氧化检测、焊缝成形检测、焊缝余高控制;管道生产的全管体腐蚀、凹坑等检查、管道纵焊缝成形检查、管端堆焊层检测和坡口成形检测等;还可拓展到国防炮管内检、管道激光熔覆表面检测等,AVT技术正在重新定义“表面与目视”的质量内涵——这不仅是一项检测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工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突围”的缩影。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企业,卜尺三叠以底层技术创新构建起的目视检测体系,正在为石油、航空、能源等国家关键领域筑起自主可控的质量防线。AVT技术如同工业领域的“数字医生”,正以精准检测守护着现代工业的安全脉络。
注:
“四川盆地铁山坡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开发产能建设项目”简称“铁山坡项目”
“四川盆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开发产能建设项目”简称“渡口河项目”
如果您的企业面临复杂工况下的检测难题,或希望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质量管控水平,欢迎与卜尺三叠(北京)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携手,让AVT技术成为您工业安全的“数字哨兵”。
(文章来源于阿塔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