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6
- 2025
-
QQ扫一扫
-
Vision小助手
(CMVU)
研究背景
轨道交通日新月异发展中,作为轨道的主要组成部分,U71MnG钢轨用于引导车轮,承受列车载荷,为车轮提供连续、光滑、低阻的滚动表面。受服役环境影响,钢轨断裂失效行为复杂且评估缺乏客观数据支撑。
U71MnG钢轨由于外部载荷后的应力集中,裂纹尖端存在一定范围的塑性变形区。如何准确表征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为断裂力学求解提供准确的应力场,进而准确评估钢轨材料的寿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杨教授团队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技术对钢轨疲劳裂纹扩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可为预测钢轨钢的寿命提供科学数据参考。
实验仪器、实验工况
测试件U71MnG钢轨钢,厚度1mm,符合ASTM-E647标准设计。拉伸扭转动态试验机,最大加载Pmax=1.1kN,加载频率20Hz。千眼狼Revealer DIC数字图像相关采集设备,分辨率4096×3000。千眼狼Revealer DIC数字图像相关采集软件。
数字图像相关可视化实验部分
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模型,获得钢轨钢的局部应力和应变状态,构建局部使用等效载荷环境,以确定实验取样的科学与合理性。
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如图1, XYZ轴分别为轨道横、纵向,Z轴为轨道垂直坐标系。轮轨滚动接触的有限元计算分为初始接触阶段和滚动接触两个阶段。将轮轨接触中心位置设定为原点,得到轮轨在静态接触和滚动接触下的应力分布结果,横截面的分布是对称的,如图2所示,纵截面应力分布中,静态接触是对称,滚动接触下是不对称的,如图3所示。
轮轨处于静态接触时,轮轨接触中心附近的状态主要是粘性接触。远离接触中心的区域会由于轨道变形产生相对位移。这些区域接触面积小,导致摩擦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较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较小,故轨道应力分布是对称的。滚动接触中,轮轨主要在纵向产生相对运动,而横向的相对运动与静态接触相比变化不大,故轧制状态下,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仍然是对称的,但纵向摩擦作用面积较大,导致图3中的应力分布在钢轨表面向接触区域后端偏移的现象,摩擦作用对应力的影响区域主要在轨道表面。
静态接触的摩擦力会导致相对滑动区域内的轨道表面应力增大,如图4a所示,滚动接触的摩擦力会导致接触区域内的应力比静态接触更大,摩擦影响更为显著,如图4b所示。
轨道在两种接触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值都出现在次表层,车轮的滚动会影响轨道表面层的应力水平和表面层的纵向应力分布。因此,测试采样应包括从轨道表面层到次表层的区域,加载方式应沿轨道的纵向进行。
下一步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准备不同取向下的试样,并进行加载试验,使用超分辨率相机进行间隔采集并记录裂纹长度,使用千眼狼DIC数字图像相关采集设备,获取裂纹尖端位移场数据。同时基于CJP模型求解裂纹尖端的SIF值,并采用微观结构方法对钢轨中的裂纹扩展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论
本研究结合有限元模拟、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测量法、微观结构分析法等,基于CJP模型表征了U71MnG钢轨在不同应力比和不同试样取向下的裂纹扩展情况。
研究可为复杂服役环境下钢轨寿命预测提供客观数据依据,保障轨道交通线路高速、重载、安全运行。